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保護 >> 武漢分級保護工業遺產 實物尚存95處

武漢分級保護工業遺產 實物尚存95處

日期:2016/12/14 18:52:51      編輯:古建築保護
       武漢市政府常務會議25日通過《武漢市工業遺產保護與利用規劃》,並從現存95處有實物可循的的工業遺存中,遴選出包括既濟水塔、南洋大樓、邦可面包房、青山紅房子在內的27處工業遺存,納入該市首批工業遺產名錄,分三級進行保護。 

  武漢是中國近現代工業的發祥地之一。張之洞督鄂,武漢近代工業起步,逐漸成為當時內地最大的工業基地和經濟中心。新中國成立後,一批“武字頭”企業聲名鵲起。百年歷史,給武漢留下眾多極具價值的工業遺產。 
  對於生活在武漢的“老漢口”來說,坐落於繁華中山大道上的既濟水塔是一段不朽的記憶。時至今日,老水塔早已淹沒於高樓林立的商鋪中。有專家稱,武漢地區工業遺產家底豐厚,但現實形勢嚴峻,亟待搶救性保護。 
  調查發現,1860年至1990年活躍在武漢具有重大影響力的工業企業有371家,其中,建國前企業132家、建國後企業239家。然而,目前有實物可尋的工業遺存僅95家,80%建國前企業已經消亡。 
  對於僅存的95處工業遺存,武漢市將建立工業遺存檔案。記者注意到,27處首批納入名錄的工業遺存,從行業類型上涵蓋了農副食品加工業、食品制造業、煙草制品業、通用設備制造業等13個行業。 
  其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15處,分別為國家、省、市級文物單位,被劃為一級工業遺產,如建於1908年的漢口既濟水塔,作為當時武漢最高建築,堪稱近代武漢地標。根據規劃,一級工業遺產將采取嚴格保護模式,不允許隨意改變原有狀況、面貌及環境。青山紅房子、鹦鹉磁帶廠、南陽煙廠等12處則被列為二、三級工業遺產,采取適度改造利用模式進行保護,包括改造為城市開放空間、博物館紀念展示館、創意產業園、商業綜合開發等。 
  “工業文明是人類文明最重要的裡程碑,武漢是中國近現代工業的發祥地,工業遺存一旦消亡,後人將無從尋找城市發展的足跡。”武漢市市長唐良智要求,在對工業遺存進行搶救性保護過程中,應制定科學保護方案,注重歷史與精神傳承。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