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記者從遵義市城郊仁江河畔考古現場獲悉,考古隊員在播州土司楊烈墓附近,挖出了完整的望柱和滴水(古建築屋檐筒瓦的下垂部分)、脊獸(古代建築屋脊上所安放的獸件)等物品。據稱,該處可能是播州楊氏土司的一座家廟的遺址。
從今年4月開始遵義仁江河畔考古,目前正重點對播州第二十九世土司楊烈的墳墓,進行搶救性發掘。近日,考古隊員在距該墓約300米處的一處菜地中,發現古物痕跡。“當地老人們傳說,這地方原來有座廟宇。”考古隊員說,但沒人見過。
經謹慎發掘後,埋在菜地下的一段砂石材質房屋基礎顯露出來。緊接著,又有大量相對完整的古建筒瓦、滴水、脊獸出土。“滴水的殘片長度都有20多厘米,花紋包括菊花、牡丹等。還埋在土中的脊獸,露出的一部分就有40多厘米長。”考古隊員稱,這次出土的滴水和脊獸,在此前播州土司考古中從未見過。
“我們還挖出八根完整的石望柱。”考古隊員說,望柱就是欄桿的柱子部分。“在古代,有這種欄桿的建築,要麼是權貴之家,要麼是宮殿,要麼就是大廟宇。”考古隊員表示,結合當地傳說,此處遺址可能是座廟宇。此外,關於此遺跡的年代,考古隊員表示,通過上半年在仁江河邊發現的兩塊記事碑推測,暫時只能推斷其可能在清代前就已被毀。
由於目前對於該廟宇遺址的發掘仍處邊緣部分,尚未出土有明確斷代物品,考古隊在判斷上十分謹慎。“我們還需更多實物佐證。”考古隊員說,現在圍繞著楊铿墓、楊烈墓、廟宇遺址,還有很多十分令人懷疑的古跡亟待發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