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保護 >> 山西垣曲發現漢代陶臼

山西垣曲發現漢代陶臼

日期:2016/12/14 12:18:46      編輯:古建築保護
    記者從山西省垣曲縣自然博物館獲悉,該縣近日在全國第一次可移動文物普查中,發現了一件珍貴的漢代陶臼,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據了解,此次在垣曲發現的陶臼,殘高17.5厘米、直徑25厘米、厚5厘米、殘重5.7千克,上部表面周圍模印有整齊的幾何形花紋、器壁模印有逗點紋飾,屬漢代時期的典型風格。

    垣曲縣自然博物館館長呂東風說,經過初步鑒定,確認此次發現的器物為漢代陶臼,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此臼陶制,平口,口徑內12厘米處有明顯收腹,內底為圜底,器壁特厚,是一種模仿石臼造型燒成的明器。

    考古材料表明,在新石器時代早期,石磨盤和石磨棒十分盛行。但在這一時期的最後階段石臼出現了,一直到漢代仍有沿用者,且成為漢代通用的糧食加工用具,此前在洛陽西郊、安徽定遠、江蘇泰州等地均有出土。

    呂東風介紹,此次發現的陶臼屬於杵臼類,是一種糧食加工用具,主要用於將收獲後的糧食去秕、脫殼、磨粉,其物質文化面貌展現出漢代時期的典型風格,它的出土為研究中條山地區漢代歷史文化提供了又一佐證。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