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保護 >> 廣元發現中原文化入川起始地

廣元發現中原文化入川起始地

日期:2016/12/14 12:24:37      編輯:古建築保護

出土物銅鈴 均為資料照片

墓葬群發掘現場俯瞰圖

    四川省文物考古部門近日發布了在四川廣元市昭化區昭化鎮城關村一組大坪子,一個在建工地發現的大規模秦漢時期墓葬群的初步考古成果。截至目前,已發現墓葬79座,完成清理70座,清理出隨葬品1100余件(套)。這是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迄今發掘的秦漢時期最為重要的墓葬群之一。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專家認為,墓葬群的發現,說明昭化古城或為中原文化入川的起始地、秦漢時期川東北地區的政治中心,“找了50年,終於找到了這個中原文明進入四川的重要節點”。

    此次發現的79座古墓群中,有43座古墓都是土坑木椁的結構,墓葬大部分屬於西漢中晚期。

    廣元市昭化區文廣新局局長龔貴宏介紹,大坪子墓葬群經歷了半年多的考古發掘,發掘出的器具主要以陶器、青銅器居多。

    目前,大多數墓葬已經清理完畢,清理期間所拍攝的各種照片仍能真實還原其當時的場景。在清理的同時,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邀請了國家級、省內外的考古專家,深入古墓發掘地現場,對古墓群進行了大量解讀和論證。

    國家文物局專家組成員信立祥教授認為,在公元前316年秦滅蜀以前,蜀國一直保持著獨有的文化元素。北京大學文博學院副院長趙化成認為,其中年代相對偏早的部分土坑墓的葬式多為屈肢葬、西首葬,這是秦人墓葬的顯著特點之一,是中原文化的象征。

    從出土的器物來看,基本是些“釜、壺、罐”等在內的日用生活陶器,相對簡陋,正印證了史書上所說的秦滅巴蜀以後,采取懷柔政策,對當地蜀人仍然封王,但是又另外派秦人的官僚來統治這個地方,然後大量移民。趙化成由此推斷,這批早期的墓葬是最早移民秦人的墓葬,完全延續了中原血脈。

    昭化是連接西安和成都兩個中心城市的重要交通樞紐,同時也是關中平原和成都平原兩個區域文化交匯處。趙化成說:“有座墓葬裡面擺放了鍪和青銅蒜頭壺,鍪是西南地區比較流行的器物,而青銅蒜頭壺是秦過來的,這證明了中原文化開始逐步和巴蜀融合。”

    古墓葬中的各種隨葬器物可以反映當時經濟社會的發展,從某種意義上說,社會越發達,環境越穩定,人們生活水平越高,隨葬器物規格就越高。

    “像鼎、坊、蒜頭壺這些大量的珍貴青銅器皿在昭化大坪子墓地中出現,實屬罕見。”陝西省考古研究所所長焦南峰說,“這類青銅器皿在西安西漢早期漢墓中出土不足為奇,但進入西漢中晚期之後,陝西、河南等地的漢墓已很少隨葬此類器物,但在昭化大坪子墓地的西漢中晚期墓葬中大量出現,是一個很值得關注的現象。”

    焦南峰認為:“從這周邊目前出土的文物來看,青銅器皿規格是相當高的,墓葬足以論證昭化是秦滅蜀後至東漢末期川東北地區的政治中心。”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