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汾陽自古以來就是山西中西部的重要城市,連接秦晉的重要關塞,因此在悠久的歷史中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汾州府文化,而古代建築更是出類拔萃.然而隨著城市建設的不斷發展,汾陽的古建築已經瀕臨消亡的危險,如何正確的保護現存於汾陽鄉鎮的古建築已經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道難題.在我市鄉鎮古建的保護上存在著諸多的不力和不足,但尚未有人進行專門的論述,因此有必要對這方面進行系統的闡述。本論文分六部分對汾陽市鄉鎮的文物古建的生存現狀及其保護進行綜述。第一部分為形成汾陽鄉鎮古建築的龐大體系的原因;第二部分為汾陽鄉鎮現存古代建築的現狀;第三部分為汾陽鄉鎮現存古代建築保護不力的原因;第四部分為保護汾陽市鄉鎮現存古代建築的意義;第五部分為具體的保護措施;第六部分為對於汾陽市鄉鎮旅游業的展望和思考。
【關鍵詞】:汾陽市 古代建築 保護 旅游業
汾陽市位於山西省呂梁山中部的山麓地帶,晉中平原以西。這裡依山傍水,自然環境條件優越,農耕十分發達。早在周朝便在此建立了古茲國,後為瓜衍縣置地。又因汾陽地處陝西和山西的交接處,大量商旅在此轉運貨物,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汾陽一直是晉西重要的商品轉運中心和貨品集散中心。而明萬歷年在汾陽設立汾州府,更進一步增強了汾陽在周邊地區的影響力。汾陽博大精深的歷史文化底蘊為汾陽古代建築的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然而由於解放後經濟和歷史的原因,汾陽城的古建築遭到了嚴重破壞。聞名三晉的全國第二大文廟被毀,自宋朝便修繕完備,而後愈加鞏固,可與太原城媲美的古城牆被毀於一旦。而鄉鎮文物古建的保護也不盡如人意。在汾陽城市建設日新月異的今天,鄉鎮古建也在遭受消亡的危險。因此,我們有必要系統地去研究汾陽市鄉鎮現存的古代建築,並結合今天新農村建設的發展提出一些具體可行的保護措施。
一、形成汾陽鄉鎮古建築的龐大體系的原因。
1、汾陽地理位置優越,自然生態良好。汾陽位於呂梁山腳下,這裡很多時候都是采用農耕的方式進行勞作。因此,在上千年的時間裡,生態環境和諧。自古有“深山藏古廟”的說法。汾陽優越的自然條件,為儒佛道三家來此尋覓發揚光大自身文化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條件。汾陽東南為平原地帶,連接晉中平原。因此,許多文化學者和知名的人士能夠便利的來往,因此,使得汾陽在文化交流上處於領先水平。據縣志記載:孔子的弟子子夏曾在西河開設書院進行講學,現在的子夏山仍然有一石洞,為子夏居住之地;位於石盤山頂的玄天上帝廟,則是我國華北地區重要的道教聖地。
2、汾陽自古以來就是山西重要的政治經濟和區域中心,因此形成了大量的商業重鎮。汾陽自西漢以來在晉西的政治中心地位的確立,為汾陽許多古建築提供了良好的土壤。汾陽現存的許多古建築無論是建築規模還是藝術手法都超出了一般縣市的規格,建築規模宏大且獨具特色。文峰塔便是其中一個典型的例子。它作為地方的文風的重要地理標志,建於明末清初,該塔高為84. 93米,雄偉挺拔,高度位於全國古塔之首;解放前,由於山西,特別是晉西由於呂梁山的阻隔,交通閉塞,山路難行。所以,陝西及其以西的商旅貨物往往必須從九曲黃河的柳林碛口進行轉運到汾陽境內,才可到達山西中部平原及華北地區。因此,汾陽依據這樣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形成了許多華北地區的重鎮。如解放前的冀村是山西重要的商品交易中心;杏花村是以釀酒業為主的輕工業中心;這就為汾陽市鄉鎮古建築的創造提供了強大的經濟基礎。
3、文化昌盛,人才輩出。汾陽經濟的發展進一步帶動了文化的發展,產生了許多歷史上著名的人物,例如:平叛“安史之亂”的汾陽王郭子儀;北宋抗金將領狄青;明代數學家王文素等等。這些名人為汾陽文化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同時他們也成就了汾陽的眾多的歷史古跡,這為汾陽鄉鎮古建築的誕生提供了文化基礎。這些名人故居和墓葬便成為了汾陽鄉鎮古建築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國北宋時期著名的軍事將領狄青半生戎馬,為抗金事業立下了汗馬功勞,後成為朝廷文官,官至樞密使。後在嘉祐五年下葬汾陽。狄青墓現為汾陽市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二、汾陽鄉鎮現存古代建築的現狀。
1、規模極其分布特點.汾陽現存古代建築200余處,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處;有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4處,呂梁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處;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4處。汾陽鄉鎮的古代建築大多位於河流和山谷地區,這主要與農耕時代選擇居住地有很大的關系。汾陽鄉鎮的古建築依地域劃分可以分為以下四個區域,即:石盤山景區,峪道河流域,文峪河流域和陽城河流域。它們是汾陽鄉鎮分部建築最集中的區域。其中以峪道河流域和陽城河流域的文物古建最為引人注目。陽城河流域由於地處汾陽和孝義的交界處,文化交流頻繁,因此也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建築形式。許多名人故居和佛教寺院在這裡聚集。如東陽城村的“衛天霖故居”、“三結義廟”,東羅官村的“天竺寺”“般若寺”,田屯的“琉璃廟”等等。而在汾陽的西北部主要以山地為主,農耕不是很發達,村落較平原丘陵地帶相對較少,因此古建築的分布並不是很集中,具體呈現為點狀分布,雖規模也不是很大,但保存相對完整。汾陽古建築雖然在解放後特別是文革中遭受了很大的破壞,塑像及門窗基本被毀,到依然具有十分巨大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因此,保護好這些文物是當務之急。
2、現存古代建築的特色。汾陽鄉鎮現存的古代建築幾乎涵蓋了中國古代建築所涉及到的所有樣式,這裡包括供奉地方神聖的廟宇、佛教寺院、道教聖地、名人故居、名人陵墓以古塔等等。“關帝廟”是汾陽幾乎每個村子都必有的廟宇,旨在保護一方平安所修建。龍天廟則可推究為為保證農村生產生活用水而修建,供奉的為“龍王”等神聖。“聖母廟”在汾陽俗稱“娘娘廟”,應該是祈求生子而設的廟宇。鄉鎮現存的古代建築由於品級較低,被戲稱為“鄉村野廟”而不被世人重視。在我們的調查過程中只有杏花村鎮的太符觀的大殿為歇山頂建式,其余的大木作正殿也是懸山頂較多,而側殿一般都是枕窯式建築,品級較低。而從建築的時間上看,汾陽市鄉鎮的古代建築最早為宋金代作品,元、明清、民國時期的建築也不在少數。而就木結構的建築來看,明清的建築又占主要部分。由於許多建築沒有得到文物專家的考證,因此很多建築就目前為止還沒有得到定論。
3、現存古代建築的維護情況。就目前來看,汾陽市鄉鎮文物保護的情況基本上依據文物的等級而有所不同。國家級的四處文物保護單位都得到了應有的重視和維修。杏花村鎮的“太符觀”是汾陽市著重打造的旅游品牌,目前正在規劃和修復當中。全國第一古塔文峰塔早在一九九八年就得到了省裡的重視而撥款維修,現為規劃當中文湖景區的核心部分;省級文物古建維系的也算完好,基本上有專人看護,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盜竊事件的發生;而大部分列入市級的文物單位由於沒有可靠的資金來源,保護堪憂。在我們的調查當中,許多古建由於無人管理已經大面積傾頹,院內雜草叢生,不堪入目。例如:東陽城村的“三結義廟”的大殿是一座明崇祯年重修的廟宇,殿內的壁畫至今保持著鮮艷的色彩,具有十分珍貴的研究價值。這座古建雖被列入了市級保護單位,但根本沒有真正意義上維修過。大殿內有一直徑五十公分的窟窿,陽關可以直射入裡,周圍梁架已經明顯被雨水腐蝕,獻殿更是瓦礫縱橫,支離破碎。寫有“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石碑斜躺在獻殿左側。而大殿後側已成民宅,顯得不倫不類。
三、汾陽鄉鎮現存古代建築保護不力的原因。
1、鄉鎮資金不足。許多古建築雖然名義上為市級以上的保護單位,但所有權還是在鄉鎮農村。所以鄉鎮經濟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文物古建的保護程度。據我們調查,汾陽大部分農村由於經濟結構體制單一,多以務農為主要收入來源,因此村委根本沒有額外的財政來源,開支比較困難。所以即使當地的村民和領導有意願維修這些古代建築,卻也沒有辦法。在我們調查的過程中,尤為典型的便是太平村的“龍天廟”的保護狀況。這座古建築正殿依結構斷為明代,是我市現存琉璃物件最多的古建築,正脊上的大吻雕飾精美,顏色至今鮮艷如新,而正中的琉璃寶頂更是價值連城。可以由於資金不足,無人修繕,風雨侵蝕嚴重,許多琉璃已經開始掉落,不能不讓人感到痛惜。村委也極力想保護好這一重要的古建,但無奈資金匮乏,只能將大門緊閉,以防人為進一步破壞。
2、鄉鎮對古代建築的重視程度不足。許多農村的基層干部認為自己村裡的古建已經支離破碎,破損嚴重,沒有必要動用大量的人力、物力用於其修建。導致文物的破壞越來越嚴重。在汾陽市的東部農村,由於今年來發展了焦化工業,因此環境受到了大面積污染。許多農村甚至將一些古建築賣給工廠當作廠房進行生產,進一步惡化了古建築的生存環境。不說這些粉塵給裸露的木結構建築帶來的侵蝕,但就裡面堆積大量的焦化產品,就有可能隨時將這些不可再生的歷史建築遭到毀滅性的破壞。而有一些地處偏遠的農村,甚至將古建築的地皮批給當地居民作為宅基地,則是愚昧至極。南石村的“牧白寺”是一處較為古老的建築,推測可能與河南洛陽的白馬寺的傳說有關。雖是小式木構建築,但木格扇門窗完好的保存著。讓人不可思議的是,此廟早已賣給了村民,不能不令人感到震驚。
3、對古代建築的認識不到位,盲目地進行改建、擴建,導致古代建築遭到進一步的損壞。有些農村經濟發展起來了,認為應該對村中的廟宇和寺廟進行修繕了。但其所造成的破壞程度遠遠大於其維修之前。在我們的調查過程中,尤為典型的是石塔龍天廟的保護。如今已經修飾一新的石塔龍天廟加入了現代新的元素,為人們供奉神靈的場所。但在其過殿的維修過程中,沒有注意到對古建築原先結構的保護和利用,切削掉了後梁上的斗拱,安裝了新的直梁,而沒有按照原先的比例重鑄斗拱,這對於古建築的保護和繼承是十分不利的。對於文物保護意識的缺失,不懂《文物保護法》,只靠著一腔熱血去改造古代建築,無疑是在“破壞一處古建價值”。
四、保護汾陽市鄉鎮現存古代建築的意義。
1、保護好汾陽的現存古建將對於發展汾陽精神文化有著重要的影響。汾陽市的許多古建築都是當地居民的最驕傲的財富。在文化多元化發展的今天,如果能夠充分利用好那些具有重大歷史價值和人文價值的古建築,對於弘揚汾州府文化,增強人們的文化修養和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精神生活有著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汾陽大部分古代建築都是作為州府時期遺留下來的,許多文物古建的規模和藝術手法都要比其他縣市高出一籌,這些是其他地區所不能取代的。
2、保護好鄉鎮現存的古代建築可以制止破壞和盜竊古代建築的不法行為。雖然現存於鄉村的文化古建早已被破壞的沒有了經濟上的價值,如佛像已經基本被盜竊或搗毀至淨,但有些古建築的一些物件依然在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在我們的調查過程中,東陽城村三結義廟大殿前的石獅,因為五人看護在三年前的一個晚上被盜,令村民甚為惋惜。東羅觀村淨土寺在早年已經被認定為呂梁市文物保護單位,但也因保護欠佳,三尊佛像的頭顱被悉數盜取,至今未歸。而三尊佛像下面的小佛像也在去年時候被一群不法分子用鋸條割去,不知去向。因此只有保護好現存的文物古建,將更多的資金用於文物古建的保護和維修上才能制止破壞和盜竊古代建築的不法行為,才能為我們的後世子孫留下這些珍貴的歷史遺產。
3、保護好汾陽的現存古建對於促進旅游業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汾陽在區域經濟中的作用正在被周邊縣市所取代,這是一個非常讓人著急的事情。在我市被納入太原經濟圈的今天,我們只有發展我市的經濟特色,才能闖出一條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子,才能更好地在區域發展中謀得一席之地。孝義在發展的過程中注意了重工業的發展,帶動了孝義經濟的飛速發展;平遙在歷史文化遺產的作用下發展旅游業也使得原先破敗的縣城如今成為了人們的焦點。而只有汾陽市在發展的過程中盲目地滯後於其他縣市。因此,保護好汾陽市鄉鎮現存的古建築對於旅游業的發展也會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基於上述汾陽市鄉鎮現存古建築的論述,我們有必要對其保護提出一些看法。
五、具體的保護措施。
1、首先應該明確文物古建的所有權。明確文物古建的所有權關系到文物保護在法律上的合法性,是我們文物保護應該做的頭等大事.在法制社會的今天,只有明確了文物古建的合法性,才可以使古建築的保護得以順利進行.而將古建築的所有權收歸國有,則使得古建築的保護有了切實的法律保障.在我們的實際調查中,尤為典型的一個例子便是演武鎮的壽聖寺的所有權問題.壽聖寺現已經被一處橡膠廠所占據,而據看管廠子的村民說,該處古建的所有權已經被該廠收購.這對於壽聖寺以後的保護和維修無疑是一個棘手的問題.
2、通過申報更多的國家級、省級文物單位是目前為止最為可靠地手段。目前而言,雖然汾陽的省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已經不在少數,但從總體上來講,還是差強人意。其中一部分原因是一些古建的確沒有達到標准。也有一部分原因是我市主管部門缺乏申報資金,使得申報日期一拖再拖。只有通過申報更多的項目,才能保證我市珍貴文物免遭進一步的破壞,才能從資金上解決文物保護的現實問題,才能更有利於古建築的可持續發展。
3、保護文物古建應該相互溝通和協作,上下一盤棋。農村文物古建的保護是一件需要各方面統籌兼顧的復雜的事情.首先是要在行政問題上達成共識,農村服從鄉鎮,鄉鎮服從市級,才能使文物古建的保護有了統一的政令,才能更加有利於古建築的可持續發展.此外,在橫向方面,也應該注意這樣的問題.文物部門要統籌規劃.應該以古建築專家指導為主:就古建築因為一座古建築歷史,人文,建築,雕刻,美術等方面統籌安排,做到“修舊如舊”,才能不破壞文物格局和歷史風貌。在這裡對於文物工作者的專業素養和統籌協調能力都是嚴峻的考驗。
4、及時制止在新農村建設中拆除古建的錯誤行為,並對破壞文物的行為予以法律性規制。文物古建是歷史留給我們的瑰寶,是藝術在具體實物上的體現,它容納了很多歷史的元素,因此也可以說古代建築是不可再生的遺產。拆除古建,面臨的不僅是社會的輿論壓力,對於當事者來說,也是一件及其錯誤的做法。拆除古建在汾陽當今的新農村建設中已經屢見不鮮了。
5、在保護的過程中我們要遵循在不破壞現存文物原貌的前提下,可以恢復古建築的功能或進行一些其他方面的利用。例如成為當地民俗博物館以及人們休閒的公共場所等等。在我們的調查當中,很多古建築又重新回到了以前輝煌時期的面貌,這對於保護文物,弘揚中華文化起到了應有的作用。東羅官村的般若寺,在孝義人氏的資助下,已經大部分恢復了原貌,而且專門聘請住持來主持寺院的正常運轉。在我們調查的時候,正值有從佛教聖地五台山的大師前來游雲,給一些虔誠的施主講解佛法,這對於汾陽市宗教文化的建設功不可沒。
6、加強文物保護的宣傳工作。針對當地人民對古建築重要性了解的缺失,應該大力推動古建築歷史價值、文化價值、旅游價值、經濟價值以及在推動地區區域社會發展的社會價值方面的宣傳。使得當地人民成為保護古建築開發古建築的主體。同時加強文物保護法規的宣傳,對破壞文物古建築的違法行為予以嚴厲打擊。
六、對於汾陽市鄉鎮旅游業的展望和思考。
1、結合農村經濟發展農業旅游。汾陽鄉鎮由於礦產資源短缺,因此很多地方沒有重工業的支撐,地方財政經濟運行的不是很好。而農副產品卻在我省范圍內具備有較強的競爭力和影響力。汾陽市的大部分鄉鎮生產核桃和小米,是地方經濟的支柱產業。而汾州核桃和汾州小米作為我市農業產品的主打品牌一直沒有能夠真正的實現走出去的戰略。作者認為:在保護鄉鎮古代建築的基礎上,結合當地特色,發展第三產業,對於當前我市農村的結構體制的調整無疑是一條康莊大道。我市的農副產品在我省有著重要的地位,而文物古建,也成為了鄉村歷史性發展的見證。發展以民俗文化旅游為特色的第三產業,對於帶動農村經濟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2、在平川地區發展特色旅游,實現文化資源的合理利用。汾陽市在經歷了兩千六百多年的歲月後,形成了各個時期的不同的文化特點,這在古建築上表現得特別明顯。因此,如果能夠將各個時期,各個地點的文物古建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形成獨具特色的旅游路線,將會成為我市的又一旅游招牌。汾陽市鄉鎮的古代建築自北宋至元明清,民國都有典型的建築樣式。因此,可以將黃河文明、汾州府文化、晉商文化、紅色文化結合在一起發展特色旅游。例如:杏花村是全國聞名的酒都,很多優秀的古代建築也分布在這裡,上個世紀我國建築大師梁思成和林徽因就曾造訪於此。因此圍繞著汾酒文化,可以將這裡的汾酒遺址古井亭、道教聖地太符觀、佛教靈巖寺內的藥師七佛多寶塔等眾多傑出的古代建築結合在一起,著力打造古都酒文化品牌;而三泉和陽城這兩個鄉鎮,多名人故居和晉商宅院,還有很多大結構的古寺廟,因此可以以“晉商文化”為主題,將各個村裡面的古代建築進行有規劃的合理利用,也必將會帶動這一地區旅游業的發展;栗家莊村有一座清代的戲台,周總理曾經在抗日戰爭時期,在此發表過抗日的重大演說,因此,保護這處古建築,對於汾陽人民對於革命精神的理解將起到很好的宣傳作用。
3、丘陵地區發揮組團優勢,著力打造文化品牌。正因為汾陽市鄉鎮的古建築具有集團優勢,所以我們可以一點帶面,實現區域結合的旅游品牌路線。在這裡我們可以馬跑神泉和後溝的區域結合為例進行闡述。 在遇到和流域的古代建築依河而建,“狄青墓”、“關帝廟”、“聖母廟”“玲珑塔”都是不可多得的優秀的古代建築。來這裡旅游的人們可以從山底沿著峪道河往上觀光。由於這一帶的古代建築的規模呈逐步向上遞增的趨勢,所以越往上走則會有更多的驚喜。到了快到半山腰上,就是聞名汾州的馬跑神泉了。它曾是“汾州八景”之一,是一處不可多得的旅游聖地,但由於歷史的原因,古跡多已不復存在,但作為一處避暑勝地,依然會吸引不少在這裡旅游的人們;二後溝尚存汾陽五塔之一的“玲珑塔”,而後溝村尚存著汾陽五塔之一的“玲珑塔”,塔分七層,秀絕玲珑,是明崇祯時期的作品,在其西北側還有華嚴庵的舊址,現有正殿,和沿崖的舊式窯洞,是一處非常值得一去的古建築遺址。如果能夠將這一地帶的古建築串聯在一起,一避暑勝地為文化品牌,結合這裡的眾多文化古代建築,重新規劃馬跑神泉的建築格局,加上這一地區一些神秘的傳說,更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4、在西北的山地區域,可以結合當地的自然風光和古代建築,將人文和自然協調統一起來。汾陽西北地區大部分為山底丘陵構造,這裡山脈縱橫,景色迷人,白彪嶺,薛公嶺,將軍嶺都是中國北方山脈的代表。而在這些風景區中,點綴著許多深山古廟,是不可多得的旅游資源。但由於長期沒有人居住,交通大多不是很方便。如果能夠吸引外地投資,開發這些景點,修復一些古代建築,形成風景名勝區,對於這些地區長期以來落後面貌的改善也是一個很好的辦法。
保護好汾陽鄉鎮現存古代建築是一件任重而道遠的事情。絕不是我們在這裡講到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切實的付諸於行動。而對於汾陽當前經濟體制的重大調整,保護文物古建無疑又是一次對於當政者的考驗。本論文所闡述的內容是本人以及調查團隊在實地考察過程當中的一些體會和總結,希望能夠帶給大家一些思考和新的思路。
在本文截稿之際,得知十七屆三中全會將會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加快農村發展的步伐。這對於汾陽市農村的產業結構的調整,無疑具有重大意義。而近期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宣布將投資四萬億元來拉動內需,這對於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間接的實現文物古建的保護無疑又是一個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