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造紙遺址現身在南昆山
日期:2016/12/14 12:12:05   編輯:古建築保護石河谷遺址的構件
遺址僅剩的1個料塘現在是農家樂放魚鴨的塘
石河谷遺址的構件
惠州市龍門縣南昆山最近又發現多個龐大的造紙遺址,還有很多石制造紙用具。這些特別的物件現在變身南昆山農家樂,游客可體會到南昆山豐富的竹海資源和靠竹子謀生的山民生活。
山民自制竹紙可書寫
記者在南昆山著名的石河畔看到,下坪水口三河匯流處有一家“石河谷”農家樂,其基礎竟然是一處造紙遺址,石齒、石座、石槽、料塘均得到保存。尤其是古老的紙廠房基猶存,遺址面積達1000多平方米,各種石構件散落各處。當地老村民張晃新說,他祖上三代均以造紙為業,6歲時他跟隨父輩學習造紙,年輕時成為紙廠的一名焙紙工,深谙造紙的每一個細節。據張晃新回憶,該遺址為民國“張陽利紙廠”的遺址,是他的父親張陽梅所創立。
張晃新說,“張陽利紙”分為三類,第一類品質最好,又稱“筒紙”,專門用來書寫或卷煙。制造工序關鍵是竹料必須削皮,只用竹肉來制漿;第二類是粗紙,又稱“扎頭紙”,不削竹皮,或為女性衛生所用,或為拜祭品材料;第三類紙更粗,只能用來包裹白鹽或者鹹魚。
當年“張陽利紙廠”共有6個料塘,均有不同的分工,一個塘漬煉的竹料只能造一種紙,不能混淆,因此紙廠會根據訂單的情況來決定生產何種紙。由於南昆山周邊一帶是山區,因此文化用品紙的訂單相對較少,而第二類紙的訂單最多,經常供不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