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保護 >> 廣西貝丘遺址發現新石器墓葬60余座

廣西貝丘遺址發現新石器墓葬60余座

日期:2016/12/14 12:23:57      編輯:古建築保護

新石器墓葬60余座

    近日,在廣西扶綏縣敢造貝丘遺址考古挖掘中,考古專家發現新石器時代墓葬60余座,在距敢造貝丘遺址不遠的江西岸貝丘遺址也發現了大批古文化遺存。

    敢造貝丘遺址位於扶綏縣城西北約3公裡的左江北岸,是廣西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遺址於1963年被發現,1973年9月進行試挖掘,發現了墓葬和石器等文化遺存。為配合廣西郁江老口水利樞紐工程建設,今年4月開始,廣西文物保護與考古研究所對該遺址進行搶救性發掘。

    據廣西文物保護與考古研究所館員陳曉穎介紹,經過4個多月的挖掘,考古隊發現了大量的石制品,特別是數量豐富、形制多樣的研磨器以及小規模的石制品分布密集區,從出土物的類別及堆積情況看,應為石器加工點。此外,敢造貝丘遺址還出土了一定數量的骨器、蚌器和陶片。同時,還發現了較多的水生動物和哺乳動物骨骼。出土的工具及動物骨骼表明,當時生活在這一地區的史前人類的漁獵及狩獵采集經濟相當發達。

    遺址發現的墓葬中,大部分為側身屈肢葬式,偶見仰身屈肢葬式,有的屈肢角度厲害,似乎有被捆綁過的跡象,墓葬的人骨保存情況較好。還有一個特別的現象,就是每一具骸骨旁邊都放著一兩塊石頭,甚至有些石頭還壓在這些遺骸上。

    此次發掘發現了一座幼兒的墓葬,年齡僅1歲左右,骨架保存相當完整,側身屈肢,如同自然睡去。這是目前廣西境內發現的新石器時代年齡最小的墓葬。據介紹,幼兒的骨頭因為稚嫩難以保存,這具遺骨能夠較完好地保存幾千年特別難得。此外,在遺址中還首次發現了大石鏟。大石鏟作為廣西最具特色的文化遺存之一,從發現以來就不斷引起考古界的關注,這次發現證明了大石鏟文化與貝丘遺址之間存在著關系。

    距敢造貝丘遺址約3公裡外的江西岸貝丘遺址發現的水牛、犀牛、象、鹿、麂、野豬、龜、魚等水生動物和哺乳動物骨骼的數量要大於敢造貝丘遺址,更令人費解的是發現了一處有意而為的動物骨堆積,主要選取動物颌骨尤其是下颌骨進行集中堆放,動物個體數量最多的是鹿,還有麂、豬、猴等,這表明當時的左江人類已經萌生了一些超乎生存本能的思想意識,其中究竟有何寓意,還不得而知。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