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奈良出土玻璃制品的原產地得到證實 源自古羅馬

奈良出土玻璃制品的原產地得到證實 源自古羅馬

日期:2016/12/15 15:15:24      編輯:古代建築

 

圓形束口玻璃碗

  根據《朝日新聞》等日本媒體11月份的報道,有一組從奈良橿原市新澤千冢古墳群126號古墳出土的玻璃盤,經東京理科大學分析化學學者阿部善也等通過熒光X射線分析,發現其化學成分與來自古羅馬帝國的玻璃成分幾乎一致。日本5世紀末古墳文物中的玻璃制品源自古羅馬的說法,首次得到科學證實。

  此次對文物物質的深入分析顯示,這只玻璃盤屬於僅含少量雜質的高級制品,含有當時玻璃制品特有的植物灰。阿部等研究者利用兵庫縣佐用町的大型放射光裝置,對上述粉末進行了高能量放射光熒光X射線分析,從中檢測到古羅馬帝國在公元2世紀之前一直使用的金屬元素,顯示這只玻璃盤極有可能源自古羅馬帝國。對玻璃的化學成分進行科學分析,是了解制作原料和采集地的重要方法,其中一個重要的衡量指標便是其包含的雜質。

  阿部等人的研究還發現,1963年在126號墳中與上述玻璃盤成套出土的圓形束口玻璃碗的化學成分,與波斯帝國薩珊王朝(226年—651年)首都泰西封王宮(博客,微博)遺跡發現的玻璃碎片是一致的。從其造型等外部特征來看,這個在日本出土的玻璃碗也可以被確認為波斯薩珊王朝制品。它的外表呈淡黃綠色,口徑約8厘米,高約7厘米,厚度約為1至1.5毫米。泰西封王宮位於現今伊拉克境內首都巴格達的東南方向、底格裡斯河左岸。波斯帝國興起後,這裡成為波斯薩珊王朝的首都,也是景教的中心。

  這次重大發現顯示,日本在5世紀便有玻璃器具從遙遠的異國傳來,是歐亞廣闊地域裡東西方貿易網絡和文化交流的突出表現。日本山陽學園大學的絲綢之路考古專家授谷一尚教授指出,玻璃制品經中亞地區傳入日本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因此在西方生產時和抵達日本之間出現時間差也是可以理解的。

  這項研究成果是今年11月在東京理科大學的日本玻璃工藝學會公布的。玻璃盤與束口碗已被當局評定為日本重要的文化財產,目前在東京國立博物館平成館進行短期展示。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