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保護 >> 平和發現一座乾隆年間貞節牌坊

平和發現一座乾隆年間貞節牌坊

日期:2016/12/14 12:21:31      編輯:古建築保護

陳其志與何氏的合葬墓

    在平和縣坂仔鎮東坑村隆福社,一座乾隆年間冊立的貞節牌坊及受表彰的夫妻合葬墓被發現。盡管時過二百多年,該牌坊因風雨滄桑、受盜破壞而殘缺,但考究其余存的部分,核查縣志墓碑史料,人們不難發現,這座貞節牌坊的背後,是丈夫去世後寡居50年,何氏堅守貞操,完節完名,含辛茹苦育子成才的動人故事。

    這座旌表貞節的牌坊為四柱三開間的門樓式,全部以花崗巖條石為構件,寬8米,高約有5米,牌坊頂層部分已掉落,但牌坊梁柱中的龍鳳戲珠雕刻依然保存完好。柱石間的題刻大部依稀可辨,如最外側的一對坊聯為:“菽水代夫歷抱貞心惡夜月荻灰教子長留錦字印寒霜”,題聯者為清乾隆辛未榜(乾隆十六年)進士何子祥。掉落並已移位到百米外一水溝處充當橋梁的牌坊額枋上,題刻“旌表故貢生陳其志妻何氏”十一個盈尺陰刻楷體大字,透露了受表彰者的身份。在古時,何氏的表現,顯然符合儒家禮教和朝廷倡導的貞節。於是,時任平和縣令周緝敬(乾隆六年至九年在任)奏請朝廷將之樹為“道德模范”,得到乾隆皇帝恩准,並在何氏的夫家村口,建起了一座貞節牌坊,彰揚何氏。

    在考證時,筆者發現這座貞節牌坊規格非同一般,牌坊的主門楣枋上,雕有“龍鳳戲珠”,雙面共有二龍二鳳;龍為五爪金龍,龍鳳雕刻的線條細膩流暢,栩栩如生,呼之欲出,貞節牌坊雕飾用上龍鳳圖紋較為少見。同時,兩側旁門的楣枋,也雕有詩書與葫蘆等組雕構件,形態優美,刀法傳神。而且,牌坊的四根石柱上,兩面都刻有坊聯。雖然現在難以全部識讀,但從其中“五十春完名完節”“為媳為子”“克孝克節”“兼父兼師”“口留碑”“血淚”“凝至孝”等詞匯,以及依然清晣的時任平和縣令周緝敬的拜題落款,可見這座牌坊規格很高,內涵豐富,名留史冊。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