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南漳金山峒發現了石窟寺
日期:2016/12/14 12:16:50   編輯:古建築保護天然溶洞與石窟
近日,在南漳縣長坪鎮陡山村黃家坡大絕壁上發現了一處類似“莫高窟”的宗教文化遺址——金山峒石窟寺。這是迄今為止,南漳境內首次發現的石窟文化遺址。
據介紹,2008年,全省文物普查時,就有人發現了這一重要文化遺址,但一直未被整理發掘。今年,南漳縣文聯在征集整理域名文化活動時,再次對其調查整理,初步研究出了它的重要文化價值。
這處石壁坐北朝南,寬和高均有數百米,絕壁上有天然溶洞若干個,人工洞窟8處。洞窟分上下兩層排列,絕壁半山腰有一排,以天然溶洞為主,並有一處太乙真人修仙洞,絕壁底有一排以人工為主的洞窟。同時,這裡並存有碑刻26通,摩崖碑記11塊,各類木制、泥塑、石雕神像十余尊。
據碑文記載,該石窟建於明嘉靖初年,是一位名叫金山的僧人牽頭在此修建的石窟寺。當年,該寺有龍洞、佛洞、財神洞、靈宮洞、藥王真人洞、齊天大聖洞等組成,供奉有銅鐵木石各類神像50余尊,鑿有兩道石階,工程之大,氣勢之恢宏,可見一斑。
金山峒石窟寺是南漳境內文化底蘊最厚重的宗教文化遺址,具有很高的文獻研究價值,是旅游開發的絕佳地,被當地居民稱之為南漳的“莫高窟”。南漳縣文聯主席雷聲國介紹,目前,該縣正邀請考古專家作進一步鑒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