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保護 >> 南召發現大型巖畫群或系史前遺跡

南召發現大型巖畫群或系史前遺跡

日期:2016/12/14 12:21:13      編輯:古建築保護
    南召縣文廣新局文物所專家組成調查組,到該縣四棵樹鄉神仙崖、三岔口村交界的摞摞石山上,對當地群眾反映的疑似巖畫群進行實地調查,初步認定該處是一處大型巖畫群,是史前文明的重要遺跡,與新鄭具茨山、方城、鴨河巖畫在基本形態上比較接近,對研究中原巖畫的形成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摞摞石山位於四棵樹鄉神仙崖、三岔口村交界處南崗組,西距207國道1.5公裡,海拔350米,山頂處巨巖林立,怪石嶙峋,奇形怪狀的石柱、石牆、石壁、石坎、疊石比比皆是。其中山頂最高處一個名曰石祖的石柱造型奇特,它高約10米。在其周圍,分布著原始先民的祭祀遺址和大量巖畫。在其左後側,有一組疊壓的巨石,形似鴨狀,頂部和右後側有人工雕鑿的圓形圖案;石祖石的右側,有一組圓形蘑菇石,被人工從中間一分為二;在鴨狀巨石的左側,一塊較為平整的石面上,有人工開鑿的圓坑。石祖石的正下方,有一個石柱,疑似被人工打造成四方體,外形酷似蠟燭台。在山梁的後坡,在一塊斜立面的巨石上,有3組巖畫圖形,一組似排列成斜線的星際圖形,一組像不規則的圓形,另一組似卷曲成一體的環形動物圖形。

    在距摞摞石東南1.5公裡的山間小路旁,有3塊突出地面的灰色巖石上,在其正面、頂面、側面,分別有幾組排列有序的巖畫,一組為橫3縱6排列的圓形凹坑,一組為橫縱10排以上的圓形凹坑,中間有一呈“丫”形線條隔格,側面為2個相對較大、較深的圓球形凹,中間為排列有序的圓形凹坑,另一組呈用線條隔格的圓形。這些巖畫與方城縣清河鄉發現的巖畫及鴨河孟山巖畫具有很多的相似之處。

    南召縣四棵樹鄉神仙崖村南崗組發現的這批巖畫和巨石組合,為研究中原人類的史前文明以及他們的生活、勞動、繁衍生息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是中原巖畫的又一重要發現。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