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寶頂千手觀音造像有新發現
日期:2016/12/14 12:20:35   編輯:古建築保護修復前、後
在歷時8年的大足寶頂千手觀音造像搶救性保護工程中,文物工作者發現千手並非1007只而是830只、觀音造像上部有分層線、主尊發現暗格的新情況。
此前,千手觀音造像被認為有1007只手臂。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研究員、大足石刻千手觀音造像搶救性保護工程項目負責人詹長法說,通過運用諸如三維激光掃描技術、X光探傷技術等手段,發現千手觀音造像現存手和手臂數量為830只,有殘手283只,現存法器210件,有37處殘缺。每只手心中都有一只彩繪的“眼睛”,其實就是排氣孔,能讓巖體內的寒氣、水汽流通排出。
根據資料記載,千手觀音經歷過至少4次修繕,分別是明隆慶四年(1570年)、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清光緒十五年(1889年)。在此次修復過程中,文物工作者在千手觀音主尊像腹部發現一個暗格,內藏有瓷器殘件、金箔殘片、石磚題記等文物。大足石刻研究院石質文物保護中心副主任陳卉麗介紹,此次發現的石磚題記存放位置為主尊腹部補配石材與原巖體銜接處,為六面長方體,正面、背面均刻字,文字為紅色,顏色鮮艷,石磚正面刻71字,背面刻23字,刻字中有“乾隆四十五年四月立”題記。“這次最新的成果是千手觀音造像首次發現有年代的題記,印證了寶頂山聖壽寺維摩殿碑刻所載之事。”她說。
第三大新發現為千手觀音造像上部有12米長的分層線。詹長法說,最初是在一張高清晰度的近景攝影圖上發現這一長達12米的分層線,從造像頂端下大約2米處,從左到右橫貫,但這一分層線的來歷和成因還未有待進一步考證。
大足石刻千手觀音造像高7.7米、寬12.5米,開鑿於距今800多年的南宋年間,是中國最大的集雕刻、彩繪、貼金於一體的摩崖石刻造像,也是世界文化遺產大足石刻的重要代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