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保護 >> 桂陽發掘明末清初煉鋅遺址

桂陽發掘明末清初煉鋅遺址

日期:2016/12/14 12:10:20      編輯:古建築保護

     

從高處遠眺桐木嶺遺址中的冶煉單元。鄧霞攝     

   中新網桂陽11月8日電(記者鄧霞)11月8日,記者跟隨考古專家實地探訪了位於湖南桂陽縣的桐木嶺冶煉遺址。該遺址已揭露面積約2000平方米,發現一個焙燒功能單元和兩個冶煉單元。專家初步推測,這是一處開始於明末清初、廢棄於清代中晚期的煉鋅遺址。

    今年7月-9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北京大學等單位對桂陽縣境內的10處煉鋅遺址展開專項調查,並對其中保存較好的桐木嶺遺址、陡嶺下遺址進行了主動性考古發掘。    考古人員介紹桐木嶺遺址中的冶煉作坊

      考古人員介紹桐木嶺遺址中的冶煉作坊。鄧霞攝 

    桐木嶺遺址位於桂陽縣仁義鎮大坊村爐沙坪組,面積約11萬平方米,此次整體發掘的是該遺址最大的一個山體平台,共揭露面積約2000平方米。

    記者從高處俯視,發現該山體台面呈“品”字形,分布有一個焙燒功能單元和兩個冶煉單元。主持此次考古發掘的莫林恆領隊介紹,當時,鋅礦礦料要先運輸至焙燒區進行粗加工,然後再分送至冶煉單元的冶煉作坊裡精煉。考古人員在作坊裡發掘了明代典籍《天工開物》中所記載的冶鋅工具,如坩埚、冷凝兜、冷凝收集器等;並采集到礦石、焙燒後的礦料、粉粹後的礦渣等樣品。考古人員介紹,槽形爐上要以三個坩埚為一排擺放

考古人員介紹,槽形爐上要以三個坩埚為一排擺放。鄧霞攝 

   走進冶煉作坊,可以看到每個作坊均以槽形爐為主體,分布著攪拌坑、洗煤坑、沉澱坑、提煉灶、堆煤區、碎料區、環形護坎、柱洞等遺跡,在其旁邊還配套有房屋設施。莫林恆介紹,房屋遺跡中還發掘出一些日常生活器具,包括青花碗、青花盤、陶壺、陶罐、陶盆、陶缸等,另有少量的乾隆通寶和嘉慶通寶。

    在古代各類冶金技術中,煉鋅技術出現和成熟時期最晚。煉鋅遺址的發掘在考古界也較為罕見。

    冶煉作坊中的槽形爐。鄧霞攝 

    考古專家認為,桐木嶺遺址出土的遺跡、遺物對了解古代冶煉流程、復原古代煉鋅工藝提供了實證;對於認識古代冶煉場址的功能分區、規模、礦工的生活水平及生產力狀況都有進一步的了解。

    桂陽縣礦產資源豐富,開采、冶煉歷史久遠,素有“千年礦都”之美譽。唐代時期就有專門鑄造錢幣的桂陽監在郴州設立;明清時期,桂陽成為重要的鑄幣礦料來源地之一。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