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沒有一處陵墓有著這麼多的懸疑——它就是位於棲霞區獅子沖的南朝陵墓。其陵前雙角的天祿、獨角的麒麟石刻,被認為是最精美的南京陵寢石獸。上周五,在南京大學歷史學院主辦的六朝考古中日學者報告會上,南京市考古研究所副所長祁海寧介紹,獅子沖南朝陵墓周邊發現了11座古墓葬和7座古窯址,未來有望向公眾作整體展示。
磚印壁畫是南朝墓葬“高配”
“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磚畫是南京博物院的“鎮院之寶”,1960年在雨花台區西善橋宮山大墓中被發現。磚印壁畫作為具有鮮明南朝地域特色與時代特征的墓葬裝飾藝術,是公認的南朝文化標志之一,可以說是南朝墓葬的“高配”。祁海寧介紹,2010年之前全國發掘的南朝墓數量難以准確統計,估計有300余座,然而僅12座墓葬使用了磚拼壁畫,說明這種裝飾藝術形式當時僅為少數人享有。“而從2010年到2013年,南京連續發現4座與磚拼壁畫有關的南朝墓葬,收獲了許多前所未見的重要信息。”
其中最早一座,是2010年在城南雨花台區石子崗發掘的南朝墓,該墓建造中使用了大量的磚拼壁畫磚,內容有“龍”“虎”“獅子”“竹林七賢”等。其次是2012年在城南雨花台區鐵心橋小村烏龜山發現的大型南朝墓,從封門牆砌磚中出土了五塊磚拼壁畫磚,其中有“竹林七賢”壁畫用磚2塊。值得注意的是,石子崗南朝墓雖使用了磚拼壁畫磚,卻沒有在墓葬中拼出任何一幅壁畫,所有壁畫磚皆被當成普通磚使用。這種現象在南京乃至全國南朝墓葬的發掘史上屬於首次發現。
2012年6月-11月,考古工作者經過細致勘探,在棲霞區獅子沖北象山的南麓,新發現了兩座南朝大墓,並於當年11月至2013年6月進行了考古發掘。祁海寧說:“考古發掘至一半時,各方面信息表明這是兩座帝陵規制的大墓,於是暫停考古進行回填保護。”兩座墓葬中,M1墓墓室西壁發現了相對完整的“羽人戲虎”及半幅“竹林七賢”磚拼壁畫。“竹林七賢”壁畫上共有阮鹹、阮籍、山濤、嵇康4人,各人之間以樹木分隔,與此前發現的其他“竹林七賢”壁畫在人物排列順序和線條上都有細微不同。
南朝墓壁畫磚或就近燒造而成
獅子沖南朝陵墓的墓主是誰?有人曾推測是陳朝第二代皇帝陳文帝陳蒨。伴隨著當年的考古發現,墓主身份也漸漸清晰。“兩墓建造中皆將大量壁畫磚作普通磚使用,兩座墓中還分別發現了帶有‘中大通貳年’(公元530年)和‘普通七年’(公元526年)刻文的紀年磚,分別對應昭明太子蕭統卒年的前一年和他的母親梁武帝妃子丁貴嫔的卒年。”祁海寧表示,這是全國首次發現的時代與墓主身份基本明確的南朝帝陵級大墓。
蕭統是梁武帝蕭衍長子,世稱昭明太子。他生前曾經招集文人學士,編撰了中國古代第一部文學作品選集《昭明文選》。他還是一位仁義太子,梁普通年間,由於戰爭爆發,京城糧價大漲。蕭統命令東宮人員減衣縮食,派人把省下來的衣食拿去救濟難民。
祁海寧介紹,獅子沖南朝陵墓中還出土了有“直閤”刻文的壁畫磚。“直閤”本義為值守宮中門戶,它是南朝設置的將軍官職。此外,他透露,在獅子沖南朝陵墓周邊還發現了11座古墓葬和7座古窯址,其中部分古墓葬或為獅子沖南朝陵墓的陪葬墓。而此前,南京古窯址發現並不多。
南朝墓葬裝飾用的大量壁畫畫像磚從哪裡來?獅子沖南朝陵墓周邊發現的7座古窯址,或將解開這個謎團——當年墓葬所用的畫像磚也許便是就近燒造的。祁海寧表示,兩座大墓當年由於文保需要回填,未來將通過勘探、周邊陪葬墓的發掘等形式進一步研究,如果順利可以還原六朝帝陵完整的布局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