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建築圖片 >> 古建築彩繪 >> 中國古代有沒有立交橋

中國古代有沒有立交橋

日期:2016/12/15 1:49:43      編輯:古建築彩繪

在浙江紹興城直街東端,有座梁式石條橋。主橋做矩形,東西兩端直接搭入兩側面的立柱上,立柱做成排柱,東西立柱(排柱)立在橋下東西兩端的石條上,用它作為石礎台基,可以使橋架穩固。然後在兩端立柱之東西各砌橫向石條10層,中間填入碎石,以利做出橋台,其上部再裝欄桿,名為“八字橋”(見圖),它是一座古代立交橋。

 橋上的欄桿柱叫望柱,各柱做方形,望柱柱頭加束腰並刻出帶俯蓮的柱頭,中間加欄板,為宋式重台鉤欄。主橋的高度占柱的1/3,做成宋式“重台鉤欄”。地蟆⒋蠡濉⑴璐健⑹裰⒁歡啡⒀罷染檬瘛@父說牧蕉爍髯霰Ч氖G胖械母髌碌雷25度,南北方向的坡道都比較長。這樣的坡度人們行走十分合適。主橋高度6.5米(自水面至曲梁底面尺度),在南部西坡道的邊部引橋,有各種形式的平台,以保護坡度側面橋台,同時通過橋台可以行至碼頭。南部西岸坡道至東側也建平台,用以保護西坡道的基礎。在南部的西坡道下設孔橋,這是從西城通入的水巷流入大河之水,橋台上部用石條梁鋪砌,水巷寬約2.5米。南部坡道的孔橋(東西方向)也用石梁,把它建在引橋的下端北部東側之邊緣,坡道邊部設有平台,用它來保護東坡道的引橋。 

 主體橋為東西方向,跨過大河而建。主體橋的東岸設南北兩個坡道,主體橋的西岸設有南坡道,而沒有北坡道,在主橋南部東岸有小碼頭,主橋的北部西岸也設小碼頭,東岸北坡道設有踏道,又有車行道,東岸南坡道也有踏道和車行道。南部西岸西坡道的中間有小型水巷,設平橋一座。南部西坡道旁邊設有一踏道,為進出碼頭之用。又在南部東坡道西邊緣也設一小型碼頭,北部之西岸也有一小型碼頭。

 “八字橋”的特點:主橋做下直式的梁橋,橋上東西通道作為全橋的主體,稱為第一橋;南部西岸南坡道有東西流水的水巷,架設小型平橋,為第二橋;南部東岸坡道,在引橋之處也有東西小巷,其上架設小橋,亦做平橋,是為第三橋。

 “八字橋”建造成功之點:1.在這一座橋上建成3座平橋,各自通達;2.在這一座橋南北、左右岸建成3條道,人行與車行均適用;3.在這一座橋中,建造3個碼頭,以利人們出入大河之用;4.在這一座橋中,建造兩個平台,用以人們必要時的通行之路;5.在這一座橋中,跨過3條河,即一條南北大河,兩條東西方向的水巷。

有這一座立交橋,可使大河與橋水路立體相交,西橋與西水巷立體相交,東橋與東水巷立體相交。各種橋上都有人行道與車行道。大河出入有通水道,東西有通行路,南北有通行路及碼頭。

 紹興“八字橋”的建造年代,據刻在主橋下東側立柱上之字樣為:“昔寶丙辰仲冬”,按此年代即為南宋寶四年(1256年)建造的,至今已有700多年歷史。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