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新石器時代完整聚落遺址 在長江下游屬首次發現

新石器時代完整聚落遺址 在長江下游屬首次發現

日期:2016/12/15 15:11:10      編輯:古代建築

   浙江考古又有新發現——余杭玉架山驚現良渚文化環壕聚落遺址。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組織的考古隊在該遺址發現一方形環壕,內有大型堆築土台、砂土層、墓葬、居住址和灰坑等遺跡,以及面積達1萬平方米以上的“水稻田”遺跡。該遺址的發現,是長江下游新石器時代聚落遺址的首次完整發現。

    玉架山遺址位於余杭區臨平街道小林村五組的北側,西距良渚遺址群20余公裡,面積達25000平方米。據考古隊發掘解剖並結合鑽探顯示,環壕的年代下限為良渚文化晚期,其成因應該與良渚文化中期營建土台相關。

    記者今天在現場看到,“水稻田”遺跡疊壓在環壕之上,主要為分布在環壕外圍的黑土與灰黑土堆積,鑽探表明,面積至少在1萬平方米以上,目前還沒有找到邊緣。而土台的大小則略小於環壕,最厚處的現存堆積深度約為1.35米。砂土層遺跡共2處,表面較為平整。專家們稱,在以往的考古中尚未遇到過這樣的營建和堆積方式。

    考古隊目前已清理墓葬139座,出土陶器、石器、玉器等各類遺物1300件(組),以及漆木器、野豬獠牙和鲨魚牙齒等。在16號墓中,還出土了玉琮和有刻劃符號的玉璧。該玉璧直徑24.7厘米,上面刻劃著兩個符號,一個位於玉璧正面,另一個位於側邊緣。這是首次發掘出土的良渚文化有刻劃符號的玉璧,也是迄今為止我省發現的直徑最大的良渚文化玉璧。

    專家們認為,這次考古發現,是長江下游新石器時代環壕聚落考古發掘的重大突破。對遺址周邊地區多項考古發掘表明,臨平山的西、北部地帶在良渚文化時期存在過一個較大規模的高等級聚落。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