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的建築嵌瓷工藝
日期:2016/12/14 13:26:46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嵌瓷工藝是潮汕建築藝人的創造。嵌瓷工藝的出現,一開始是建築藝人偶然利用彩色碎瓷片平嵌小花卉來代替彩繪。潮汕嵌瓷工藝歷史悠久,是我國藝苑中稀有的特種傳統工藝。據載,潮汕嵌瓷始創於明代萬歷年間(1573~1620)之前。今天能看到的民居嵌瓷裝飾,幾乎都是清代乾隆以後的作品。
最初的嵌瓷只是利用碎陶片在屋脊上或屋檐邊嵌貼上簡單的花草等圖案。到了清末,瓷器生產作坊與嵌瓷藝人配合,專門燒制低溫瓷碗,彩上各種色彩,再經過剪取,鑲嵌成平貼、浮雕或立體的花卉植物、飛禽走獸或歷史人物、戲曲故事等造型、題材,寓意吉祥如意、長壽富貴,表達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裝飾於建築物的屋面、屋檐、門壁、牆壁上,或作為庭園室內的裝飾。嵌瓷發展成一種獨具特色的民間工藝。它與潮州木雕、潮州石雕並稱潮州古建築的三大裝飾工藝。
潮州嵌瓷是以繪畫為基礎,運用各種彩色瓷片剪裁鑲嵌表現形象的建築裝飾工藝品。它作為建築物的裝飾品或供欣賞的擺設,是潮汕地區特有的工藝品種,俗稱“貼瓷”和“扣饒”。其藝術特點是:構圖雄偉,色彩絢麗,形象生動,質地堅實,久經風雨或烈日曝曬而不裉色,被譽為“永遠亮麗的造型藝術”。
嵌瓷制作工藝主要有平嵌、浮嵌和圓(立體)嵌三種技法,題材以表現吉祥如意、福祿壽喜、花鳥蟲魚、人物故事為主。潮汕嵌瓷在裝飾形式上因不同的建築部位而不同,通常按一定的格式來區分:屋脊嵌瓷多以雙龍戲珠、雙鳳朝陽、牡丹等雕飾為題材,線條粗犷有力;構圖氣勢雄偉,色彩晶瑩絢麗;裝飾民居屋角、檐下的嵌瓷多以反映古代文武立體人物為主題。至於裝飾民居檐下、牆壁的的嵌瓷則多以花卉、鳥獸、魚蝦、昆蟲;裝飾民居照壁的嵌瓷則以飛禽走獸等圖案為題材,常見的如獅、象、龍、虎、麒麟、仙鶴、梅花鹿等大型動物。
開元寺地藏閣屋頂面的裝飾以動物為設計主體,以“雙龍戲珠”裝飾屋脊,龍珠的圖案由雲紋、龍珠、水紋構成圖形,寓意風調雨順,國泰民安。觀音閣屋面以花卉為主體設計,比擬事業繁榮昌盛,又喻富貴吉祥。整座觀音閣屋頂面的嵌瓷花卉藝術是全寺最精彩、最細致、最生動、最具藝術魅力的裝飾。
觀音閣以“正午牡丹”為主圖案,整幅嵌瓷圖案的主題為三陽開泰(三陽為當年是羊年六月羊月,閏六月也是羊月)、萬象回春;地藏閣以“雙龍戲珠”、“團龍戲珠”為主圖案。
一殿兩閣的藝術裝飾,風格古樸敦厚,造型秀美,色彩俏麗,淋漓盡致地渲發了佛教文化的內涵以及地方傳統技藝,是因為一殿兩閣綜合了古人智慧與現代智慧相結合的集體智慧的結晶。
推薦閱讀:
廣東大埔縣獨特古民居“火船屋”
四川安仁古鎮
溫州:雌雄山間架起“姻緣橋”
嶺南古村落——東坑李氏宗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