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丘冢復原
日期:2016/12/14 13:25:51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丘冢復原
過去,老百姓家裡有人去世,多是裝進棺材,挖坑土葬,填埋之後再用土堆起一個圓頂的墳丘。百姓如此,帝王亦然。去北京明十三陵的人也會看到,那些帝王陵墓的丘冢也大都堆砌成饅頭形狀。
把墳丘堆成圓頂的好處多多,譬如下雨時,雨水能順著圓土包流下去。換句話說,如果把墳頭建成平的話,就容易積水而不利於排水了,不便於墓葬保護。
然而,在更久遠的古代是否都是這種情況呢?也不盡然。你像不少帝王陵墓的丘冢,就大多建成平頂的,大家熟知的秦始皇陵,便是一例。
不少沒到過秦始皇陵的人可能以為,中國第一皇帝的陵墓一定是場景恢弘的,可去了以後一看,常常會失望地說,原來這座巨大的陵墓也不過是像個饅頭形狀的大土堆啊!
其實,這是現代的文物保護部門為了防止丘冢水土流失,在上面種植了很多樹木的緣故,再加上遠觀效果,難以看出它原來是平頂的了。
巧合的是,距今整整一百年前的1914年,有個法國探險家維克多?謝閣蘭曾經拍攝過一幅秦始皇陵的照片。那時的丘冢光禿禿的沒有種樹,很容易看出上面不但是平頂的,而且中間的腰部還清晰可見一道平直的稜線。
無獨有偶,現代我們借助飛行設備在空中拍攝的鳥瞰照片上,更是一眼就能看出,秦始皇陵丘冢還是有四面坡狀和小平頂形狀的堆積,四角的稜線即便到了今天依舊還保存得相當清晰。
上面這兩幅記錄著歷史信息的圖片告訴我們,秦始皇陵的丘冢就像一個倒扣過來的巨型覆斗,或一個截錐的方錐體,是一處四面坡式並且中間可能還有階梯形狀平台的墓葬建築堆積,這用建築考古學的術語來說,叫做“覆斗型封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