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孜宗山抗英遺址
日期:2016/12/14 12:44:32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江孜縣宗山抗英遺址建築群位於日喀則地區江孜縣宗山上,基本沿東西方向錯落分布,距年楚河約0.5公裡。 宗山是高約120米的巖石山體,遺址位於山頂部。相傳吐蕃王朝崩潰後,朗達瑪之孫貝考贊曾在江喀孜山上修建過宮殿,後來江孜法王帕巴貢桑布又在宮殿舊址上修建被稱為“江喀孜”的堡寨。江喀孜後簡稱為江孜,山上的堡寨為以後的江孜宗政府所用,稱為“宗山”的江孜則用來專指堡寨下的城鎮。
江孜宗山抗英遺址是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西藏愛國主義軍民抗擊英國侵略軍遺址。宗山地勢高峻,為抵御英軍,在半山前崖曾構築炮台和其他防御。圍牆以石塊築成,高5—8米,寬4米。當時英軍以新式火器向宗山猛烈進攻,西藏軍民誓死抵抗,重創侵略者。後彈盡糧絕,與攻上宗山的英軍進行肉搏戰,最後跳崖犧牲。炮台和宗山遺址尚存。江孜宗山抗英遺址196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遺址建築依山而建,高低措落,建築包括炮台、碉堡和城牆。現房屋建築有“孜傑拉康”“折布崗拉康”“生寧宗”“折布崗會議廳”宗及工作人員的住房,倉庫,馬房等大小共193間房屋。其中孜傑拉康位於宗山抗英遺址頂部,總面積878.36平方米,五層樓,為土木結構。孜傑拉康下面的折布崗拉康大殿,坐西朝東,長25.30米,寬14.40,建築包括經堂和殿堂兩部分。經堂面積16柱,尚存一些壁畫。殿堂面積2柱。建築廣范使用木構件,柱頭雕刻精美。
1994年自治區人民政府把宗山抗英遺址公布為全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通過開放目前抗英遺址上的抗英炮台、抗英展廳、勇士們跳崖處、原西藏地方政府江孜宗議事廳、原西藏地方政府江孜宗差稅廳、地牢和舊西藏對犯人用刑的場面等參觀點,起到發揮文物的宣傳教育和科學研究作用。江孜被稱為“英雄城”,宗山更是中華民族反抗外來侵略的紀念地。同時,宗山上較完整地保存了封建農奴制時代宗政府的原貌,是難得的封建農奴制化石。其價值在於它所攜帶的歷史信息和看得見摸得著的標本。讓一代又一代的人們從它的身上獲取知識、陶冶情操,提高修養。是一處對廣大干部群眾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教材和基本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