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區世來:樵峰山下開新村
日期:2016/12/14 13:23:26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宋代區世來
據松塘村區氏族譜記載,宋理宗(公元1225-1264)年間,先祖區世來(宋朝儒士區桂林之子),因躲避戰亂,偕弟侄,自南雄珠玑巷沿水路南下,遷徙至廣州府南海縣江浦司鼎安都金瓯堡九圖鄉,在此開村,以姓為村名,名曰“區村”。
來自於南雄珠玑巷的區氏先祖,為何就鐘情於斯而交心於斯?據載,松塘村傍崗而建,地形似飛燕展翅,且燕頭正對樵峰古地,有“燕子傍崗飛,代代著朝衣”之說。
村民區振作老人說,關於松塘村的奧秘,從一對楹聯也許可窺見一斑——“松蟠朱頂鶴,塘躍錦鱗魚”。松與鶴,均屬中華祥和、耋壽的象征;魚可化龍,逐流出海,走向無限。據《松塘村古名勝紀》所載:村南“舟華崗上有喬松,不知年代,高逾百尺,大可十圍,秀麗如傘,涼風乍起,則清聲遠播,滿壑洪濤”、“先有古松,後才有區氏村莊,而加上相傳開村三百年後開挖村中心的那一片數十畝的水塘,因此,後來,‘松’‘塘’連理成就了新的村名。”
至於村子布局,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唐孝祥說,這裡面包含一定的易學哲理。松塘村三面環山,倚崗列建,村內七個池塘從東向西延伸,構成了松塘的村心;古老的青磚村居環塘而建,排排村居間隔以巷,百巷朝塘,巷巷歸源。
目前的松塘村,三百多年前的夾板泥牆古屋和一百多年前的镬耳屋,保存完好者不少。民居之外,因各代都會建祠堂,因此村內還有為數眾多的宗祠家廟,池塘北邊,自西至東有區氏大宗祠、大夫家塾、六世祖祠、東山祖祠、樵侶祖祠、世大夫家廟和存石祖祠等,加上家塾書捨、古井古樹等點綴其間,構成松塘完整的歷史風貌。唐孝祥說:“在佛山乃至嶺南地區的丘陵地帶,建築肌理保存如此完整的村莊是十分少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