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打造古鎮新珠山——訪珠山區代區長夏軍

打造古鎮新珠山——訪珠山區代區長夏軍

日期:2016/12/16 18:03:13      編輯:古代建築
 景德鎮在線訊:1月8日上午,景德鎮市珠山區委召開九屆八次全體(擴大)會議暨全區經濟工作會議。會議傳出的喜訊令廣大珠山區干部人心振奮:2009年,該區實現社會總產值45.08億元,同比增長24.34%;實現財政總收入248億元,同比增長20.52%;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1億元,同比增長45%;實現固定資產投資.34.75億元,同比增長65.92%。

  面對全區主要經濟指標高位快速增長和各項社會事業取得的成績,珠山區代區長夏軍給廣大珠山區干部打了一針“清醒劑”:“盡管全區獲得了很大發展,但是總量小,底子薄,平台較少,發展不足,仍是制約我們發展的主要問題。”

  同樣,面對記者提出的全區明年工作思路,夏軍幾乎是脫口而出:“要快馬加鞭,堅持揚三產優勢,壯工業基礎,創文化品牌,促社會和諧。”他強調,要咬住經濟發展目標,在思想觀念、工作作風、工作效能上來一個大轉變、大提速,抓住三大機遇,實現五大突破,進一步拓寬城市經濟發展平台和空間。

  夏軍告訴記者,2010年既是實施十一五規劃最後一年,也是珠山區建區40周年,全區干部職工的奮斗成果將會是最好的一份獻禮。他分析,新的一年珠山區面臨著三大發展機遇:一是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建設。我市將依托這一國家戰略,集中力量建設八大戰略性新興產業,而作為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所覆蓋的38個縣區之一的珠山,是城市經濟發展中心,在陶瓷、汽車、文化、電子等城市經濟方面,都具備了良好的對接與發展基礎,有很大的發展潛力。二是在加快推進城鎮化建設上,市委九屆九次全會決定今年城市建設,要以廣場至陶瓷博物館為軸線,以中心城區為核心,改造一江兩岸,沿江東岸保留傳統特色,並推進一批基礎設施項目和為民辦實事項目。由於項目大多數都在珠山區范圍,為該區組織實施項目,加快資金爭取步伐等,都提供了有利契機。三是在城市轉型及國家棚戶區改造上。今年我市將會加快廠礦棚戶區改造工程和老城區改造步伐,如御窯遺址博物館、祥集弄民居、吊腳樓、劉家弄民窯遺址公園等老城區旅游項目建設,都對老工業基地、老城區的珠山十分有利。

  夏軍認為,如何把握機遇,很好發揮自身優勢,不僅對拓展城市經濟發展至關重要,也有十分重大的現實意義。珠山區要在五個方面有突破,即陶瓷文化創意產業資源整合上突破,樓宇經濟上突破,舊城改造上突破,裡弄旅游上突破,新的景華電子工業園區建設上突破。

  “要真正實現以上五大突破,關鍵在項目。”夏軍說,珠山區將圍繞五個方面加大招商力度,以爭取項目為龍頭。這也是珠山區九屆八次全會確定的全區招商引資的重點,資金、人員、保障的重點,部門支持服務的重點,領導分工負責的重點,年度考核評價的重點。

  在堅持“揚三產優勢,壯工業基礎,創文化品牌,促社會和諧”工作思路的同時,2010年,珠山區兩大任務是發展經濟和服務城市,寄望經過努力,實現三大目標:經濟發展——財政總收入增長30%以上,實現三年翻番、固定資產投資增長60%以上、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5%以上的奮斗目標。區域特色產業——一方面,將樓宇經濟作為發展城市經濟的主攻方向,向空間謀發展,向樓宇爭效益,推動服務業發展壯大,拉升稅源增長和財政增收;另一方面,加快老城區改造與保護利用步伐,發展有特色的城市街區和裡弄旅游產業,形成與樓宇經濟互動推進,將“古鎮珠山”打造成為發展文化旅游和創意產業的有效載體。民生民情——著力群眾評價指標,在公眾安全感指數、文明城市測評指數、群眾對民生政策的知曉率、認可度以及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滿意率等方面下功夫,工作中更關注群眾的真情實感,更貼近民情。

  夏軍說,珠山區委九屆八次全體(擴大)會議對今年工作已有部署,如何落實,能否抓住機遇,“關鍵在人!”“不進則退,抓住機遇,迎難而上,才有希望!”夏軍的話裡透著豪邁,擲地有聲。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