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岳崧故居高家大院位於西安市繁華的商業街——北院門清真小吃街上,占地4.2畝,總居住面積2517平方米,房屋86間,其中現對外開放56間。此院屬三院四進式磚木結構四合院,其主體是明崇祯年間建築,距今已有400多年歷史,院內現有西安中國畫院等4家單位辦公。
高岳崧祖籍江蘇鎮江,明崇祯年間曾中榜眼,後官至太司,從崇祯皇帝手中受賜此宅。清同治十年,子嗣參加科舉考試,被皇帝欽點榜眼,得御賜“榜眼及第”牌匾。從明崇祯十四年至清同治十年,高家本族七代為官。

北院門144號
1966年,高家大院被收歸國有。1990年以前,在西安古城牆內,兩三百年以上歷史的老宅院占宅院數的一半以上。但隨著城市開發和低窪棚戶區改造,老宅院逐漸消失,目前存留的老宅院尚不足1/200。1999年,高家大院(北院門144號)與化覺巷125號、西羊市77號一起被列為“中挪兩國重點歷史街區保護項目”,並由挪威投資,對幾處故居進行了整修,按照當時中挪兩國達成的協議,西安市將以這幾個院落為起點,帶動西安市古民居的保護與開發,從而在鐘樓、鼓樓附近發展與古都風貌相匹配的民居旅游。

北院門144號
“中挪兩國重點歷史街區保護項目”挪威方面共投資550萬元,其中用於高家大院整修的資金約86萬元。但86萬元的投入並不能將整修工作完成,高家大院隨即因資金不足而面臨窘境。此時,依靠政府撥款不現實,靠原院內的4家單位出資也很難實現長期性的保護與可持續開發。

西安市房屋管理部門在與4家單位協商後提出了一個解決方案:西安中國畫院是文化單位,高家大院是文化遺產,兩者相融合,可以保留在院內,其余3家單位搬出大院。高家大院由西安中國畫院藝術部主任楊霜林以個人名義出資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