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有哪些 >> 山東青州真教寺

山東青州真教寺

日期:2016/12/14 12:51:51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山東青州真教寺

山東青州真教寺

山東青州真教寺

山東青州真教寺

山東青州真教寺

山東青州真教寺

山東青州真教寺

    步入青州真教寺大門,迎面石碑上刻有"民族平等"四個剛勁有力的大字,這就是全國政協副主席楊靜仁一九八八年到青州視察民族工作,參觀真教寺後,欣然潑墨書寫的。

    青州真教寺始建於一三○二年。寺內碑文記載:"清真回回禮拜寺自大元大德陸年元相伯顏後裔所立。"又據青州趙氏族譜記載,趙姓為元朝伯顏的後裔,楊姓為伯顏察爾後裔。伯顏察爾的畫像藏在青州楊氏家中,解放後送交省博物館保存,被定為元代珍品。說明在元代青州已有大量穆斯林居住,且有一部分官宦人家,真教寺也隨之而建造。

    真教寺建築規模宏偉壯觀,形式別具一格,為中阿混合式建築。占地六千多平方米,建築面積二千多平方米,整個建築群坐西朝東,由低及高,拾級而上。立體建築大門、二門、禮拜殿、望月樓,排列在一條東西中軸線上,左右對稱配列,有南北學堂,南北配殿,三進院落。具有中國宮殿式古典建築特征,同時也體現了阿拉伯建築的藝術特色,大門采用了伊斯蘭教建築多采用的磚石結構的特點,是一座單檐歇山式,門洞為拱券式,外部完全仿制木結構,檐下斗拱、垂珠、掛磚,均為磚雕。按伊斯蘭教規定,清真寺在裝飾畫面上不采用人物或動物,一般只用經文和花卉圖案。真教寺大門樓上呈現的龍鳳等吉祥之物的磚雕,形體全用花卉圖案湊成,素有"似獸非獸,遠看是獸,近看是花"之說。另外橫枋上還嵌有磚雕伊斯蘭教焚香用的爐瓶及經券等圖案。大門正面匾額石刻"真教寺"。門樓高十六米,甚為壯觀。

    禮拜殿為全寺的主體建築,面積六百多平方米,能同時容納八百人禮拜。由前殿、中殿和望月樓三個相連部分組成,望月樓突出部分是"米海拉布"(壁龛的音譯),整個大殿平面是"立"字形。"米海拉布"為"主"字的一點,望月樓為"主"字的上橫,中殿為"主"字中橫,前殿為"主"字下橫,正符合禮拜殿是"主的天房"的意思。大殿起台一米多,周圍用三十六金柱構成抱廈,大殿頂是由前殿、中殿兩個歇山頂連接與二房望月樓下房構成,整個殿頂有起有伏,變化多姿,氣勢宏偉。望月樓正脊高大,花紋精致,屋脊施吻獸,挑角垂風鈴,博逢下懸垂魚,小紅山深進。據建築學家多次考證,為宋元建築形式。整個建築群莊嚴大方,嚴謹協調,院內碑碣錯落,古柏銀杏點綴,顯得格外幽深肅穆、古樸典雅。

    真教寺是伊斯蘭教早期的稱謂。在元代,伊斯蘭教在我國尚未有固定名稱,有"清淨"、"真教"、"淨覺"等稱呼。到明中期,"清真寺"才成了伊斯蘭教在我國的專用名稱。一些伊斯蘭教歷史研究者,將青州真教寺、杭州真教寺和定州真教寺,稱為元代三大伊斯蘭教寺。

    古青州位於海岱之間,歷史上就是山東東部的政治文化中心。公元七世紀伊斯蘭教創立不久,就隨著來華的阿拉伯人傳到中國。當時主要有兩條通道:一條是陸路,由波斯到天山再到長安;一條是水路,由波斯到南海再到廣州、泉州、杭州、揚州等地,元代是穆斯林大量進入中國的時期,中亞細亞人被稱為色目人,是元代的二等人,被組成西域新軍進入中國,很快又有一部分人移住雲南、華北各地,使伊斯蘭教在全國各地都有了發展。青州的穆斯林徙居在這裡時是主要發展時期,真教寺也是在這一時期建造的。

    青州真教寺歷史上是山東東部伊斯蘭教活動的中心,全國很多知名伊斯蘭教阿訇到這裡講經學。現在寺周圍居住著穆斯林一萬多人,每逢節日,穆斯林群眾就聚集到寺內聆聽阿訇宣講教義,參加節日會禮,並互道色蘭(安好)。共祝吉慶,氣氛熱烈。

    真教寺和其他伊斯蘭教寺一樣,是穆斯林進行宗教活動的場所。在歷史上曾經是穆斯林的精神寄托,是反對外來壓迫的旗幟。平時是傳播伊斯蘭教訓和宗教思想的講壇。真教寺作為民族宗教活動的重要場所,自元代始建後幾經滄桑,經過了幾次重建和擴建。

推薦閱讀:

山東青州雲門山石窟造像

山東坊子德日式建築群

山西陵川西溪二仙廟

細數被載入世界遺產史冊的中國古建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