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有哪些 >> 老井老碉堡成不可移動文物

老井老碉堡成不可移動文物

日期:2016/12/14 13:10:52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老井老碉堡

    近日,南京市文廣新局官方微博“南京文化發布”刊登微博,宣布雨花台區公布了新的一批十五處不可移動文物名單,一批古墓葬、古建築升格為不可移動的文物點。

    據記者了解,在本月底前,南京各區將陸續公布各自轄區內的不可移動文物名單。

    古寺大殿曾作幼兒園使用

    記者看到,這十五處不可移動文物名錄,有的是已經發現多年,但一直沒有定為文物保護單位的的文史專版“老南京”對其中大部分都做過詳細的報道和介紹。

    比如,位於雨花西路能仁裡的天界寺舊址,如今僅存大殿一座。曾經長期作為幼兒園使用。但是在歷史上,天界寺享有極高的知名度,是與靈谷寺、大報恩寺齊名的“南京三大寺”之一。

    窯崗村的眼香廟,始建於明代,清代重修,目前僅存兩進建築,被改為民房。眼香廟供奉的“眼香娘娘”,相傳是宋高宗的妃子,南渡後留在南京為百姓治療眼病,千百年來一直受到雨花台地區的百姓,尤其是眼疾患者的尊崇。

    其他的,如一泉井、玉乳泉、二泉井、明成化墓碑、菊花台碉堡、華嚴寺南山碉堡、明代華嚴寺遺址、知名烈士墓等,也都是早已經被文物工作者所掌握的文物點。

    記者注意到,位於雨花南路南京公交四公司內的明成化墓碑,其實早已經被發現。但過去學者對這通石碑的真實身份搞不清楚,民國學者朱偰在《金陵古跡名勝影集》裡將其定為明瑞安侯王源的墓地神道碑,但被證實不確切。南京市博物館學者邵磊經過考證,確認此碑是明憲宗成化皇帝的王皇後爺爺王鳳的神道碑,和王源無關。為嚴謹起見,此次公布的名字定為“明成化墓碑”。

    近年發現的古墓進入名單

    名單中,也有一些不可移動文物是近年來剛剛發現的。

    2007年,南京市博物館考古工作者在雨花台區西善橋街道小劉村發現了一座明代古墓,發現的墓志確認這是明代開國功臣、航海侯張赫的墓。由於張赫的顯赫地位,以及在明初歷史上的重要作用,此墓搶救性發掘後,被進行原地封門保護,此次也宣布為不可移動文物。 


    那次考古中,張赫墓前還挖出了兩匹神道石馬,由於不具備原地保留的條件,石馬被搬到了西善橋邊、秦淮新河河畔,以“小劉村石刻”的名字也被定為不可移動文物。

    2010年,又是在西善橋街道的罐子山,考古工作者發現了明代初年道教領袖劉淵然的墓,此墓出土豐富文物,由於劉淵然在中國道教史上的崇高地位,此墓也被原地保留,定為“不可移動文物”。

    記者注意到,這份名單裡,其實有個別曾經移動過。位於鄧府山石刻藝術園內的毛勝墓石刻(一對石羊),本來位於鐵心橋街道境內的韓府山靜明寺舊址,鄧府山建石刻園的時候被搬過來。有關文物專家告訴記者,這次公布為不可移動文物後,這對石羊今後不會再動了,就以鄧府山為“家”了。 
    月底前各區都將公布名單

    昨天,雨花台區文化局副局長孫辰向記者表示,對於不可移動文物,首先要通過多種方式公布,告知相關部門,如城建、街道、社區等;第二要完善文物檔案,確認這些不可移動文物是哪個年代的,有什麼樣的歷史;第三要制作顯眼的標志牌,放在文物附近提醒市民注意;第四是進行安排巡查,保證每月一次查看這些不可移動文物。孫辰表示,此次公布的不可移動文物中,價值突出的以後可能升格為雨花台區文物保護單位。

    據記者了解,2007年,全國開展文物普查工作,擁有豐厚文物資源的雨花台區新發現了很多文物點,除了此次公布的十五處不可移動文物外,文物普查中新發現的楊邦乂墓、雨花台民國碉堡群已於2012年被列為第四批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天隆寺塔林則升格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而對於媒體多次報道過的,雨花台區境內的市級文保、南朝古寺普德寺缺乏維護,破敗不堪、岌岌可危的狀況,雨花台區文化局相關負責人也回應說,今後會考慮進行修繕。

    近日,市政府辦公廳已經下發通知,要求各區政府責成文化部門於6月30日前將尚未核定為文保單位文物普查資源點予以公布,全面完成不可移動文物明錄的公布工作。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