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有哪些 >> 華夏第一經幢

華夏第一經幢

日期:2016/12/14 13:08:30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陀羅尼經幢

    唐修寺宋修塔。在拱橋之祖趙州橋的故鄉,還有一個中華之最,這就是趙州陀羅尼經幢。凡到河北省趙縣旅游觀光的游客在觀賞過趙州橋後,無一例外地都要順道造訪這座石刻藝術珍品。

    本是唐開元寺的經幢

    陀羅尼經幢位於趙縣城內南大街與石塔路相交的十字路口處,這裡原是唐代開元寺的舊址。因幢體刻有陀羅尼經文,故稱“陀羅尼經幢”。這座經幢全部用花崗巖石雕琢疊砌而成,外觀造型酷似塔,所以當地俗稱“石塔”。趙縣古稱趙州,其標准稱謂應為“趙州陀羅尼經幢”。

    該經幢建造於北宋景佑五年(公元1038年),由禮賓副使、趙州知州王德成督辦,趙州人何興、李玉等人建造。高16.44米,是全國最高大、最完美的一座石經幢,其造型高峻挺拔又秀麗多姿,極具藝術韻味,被譽為“華夏第一經幢”,是我國現存最高大的石刻經幢。新中國成立後,它榮登國家第一批公布的一級保護文物名錄。幢,梵語叫“馱縛若”,意譯為幢。幢的本意就是旌幡,原本是我國古代作儀仗用的以羽毛為飾的一種旗幟。佛教傳入中國以後,佛教徒在長筒圓形綢傘上寫經叫經幢,為了保持耐久,又將經刻於石柱上叫石幢,後來亦稱為經幢。

    始於六朝  繁於宋代

    我國石柱刻經始於六朝,而石柱刻陀羅尼經則始於唐初。當時佛教密宗盛行,眾信徒認為咒語─陀羅尼包含深奧的經義,倘若有人書寫或反覆誦念即會解脫他的罪孽,得到極樂。為使陀羅尼經永存,善男信女們便將它刻於上有頂下有座的八稜錐形石柱上,這就是當初較為簡單的經幢。宋代以後,經幢造型逐漸復雜,日趨華麗考究,逐漸發展演變成集建築雕刻藝術、佛教內容於一體的完美石雕建築,趙州陀羅尼經幢就是這樣一個突出典型。仰視這座高大經幢,讓人聯想到壯觀的泰山經石峪、北京房山雲居石經等石經,它們和趙縣的陀羅尼經幢一樣,都體現了古人的信仰之力。站在這精美的石刻藝術珍品下,我們彷佛看到古時那些匠人,艱辛地揮動鑿錘的身影,聽到了斧鑿落在石上那“叮叮當當”聲響……

    神奇的“婦人掩門”

    趙州陀羅尼經幢坐北朝南,由基座、幢體和幢頂寶珠幾部分組成,為八稜多層形式,共七級。最下面是一層邊長6.1米的方形束腰式台基,束腰刻有蓮花石柱和形象健美的金剛力士和“婦人掩門”雕像,姿態生動自然。台基上是平面八角形須彌座,分為兩層,第一層束腰部每面雕三尊坐蓮菩薩,第二層束腰部雕刻形似廟宇殿堂的房屋,還有仙山、寶塔、長廊、佛像等。第二層須彌座上面刻盤龍,上面峭立八座須彌山峰,峰巒中雕有廟宇、寶塔、人物、禽獸等。說起“婦人掩門”雕像,這裡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相傳,古時候趙州城裡有一薛家燒餅鋪,這鋪子就在經幢附近。這薛家燒餅本是祖傳,做工精細,香酥可口。有一段時間,薛家燒餅鋪出了怪事:每天早上開張時,總發現少了一些燒餅。是誰偷吃了燒餅?薛掌櫃心裡很是納悶。這天夜裡,薛掌櫃關了店鋪門,沒有睡覺,躲在暗處想要看個究竟。三更時分,忽聽“咕咚”一聲,店鋪門開了,淡淡的月光下一個年輕的婦人,風擺楊柳似地走了進來。那婦人進來以後,輕輕打開箱子,拿起一個燒餅大口大口吃起來,吃飽後還覺得不滿足,又拿了幾個才離開。薛掌櫃暗暗跟在婦人身後,見那婦人徑直奔向經幢,眨眼就不見了。薛掌櫃看看四周哪也沒有婦人的影子,覺的十分奇怪,只好回到燒餅鋪子。第二天,薛掌櫃又到這座塔下,仔細一看,恍然大悟。原來,這經塔的石座上有一浮雕,雕著一扇半掩的門,門裡露出半個婦人的身子,長相和昨夜偷吃燒餅的婦人一模一樣。薛掌櫃越看越生氣,回到鋪裡取來砍柴斧頭,對准婦人的兩只腳砸去,斧起斧落,幾下子就砸下了婦人的雙腳,從這以後,“婦人掩門”雕像沒了腳,薛家燒餅再也沒有丟失過。

    六節幢身  佛教藝術精華

    經塔的須彌山之上,為主體幢身,分為六節,均為八稜形。第一節正面篆刻“奉為大地水陸蒼生敬造佛頂尊勝陀羅尼幢”十八個大字,其他七面和二、三節幢身上刻楷書經文,行筆遒勁,結構嚴整,是一部優秀的書法作品。四、五節幢身上滿刻佛教人物、經變故事等。第六節幢身上面為一八角亭,其上安置的桃形銅制火焰寶珠塔剎,直指碧空。幢身各節之間均置有八稜形華蓋或幢檐,層層相托,形制則各有特色,雕有纓絡垂幔、神獸和佛教故事等,為經幢石雕藝術最精華所在。

    趙州陀羅尼經幢不僅是我國陀羅尼經幢最高大的一例,而且它造型華麗美觀,刻工極為精細,是建築造型和石雕藝術完美結合的傑作,是我國極為珍貴的石雕文物,有著重要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早在明代,古人就將“勒經石塔”、“古橋仙跡”、“東寺鐘聲”等列為趙州十景,明代人陸健為“勒經石塔”賦詩一首贊歎“石塔”的巍然壯觀:“碧幢孤映日,玉勒每棲雲。浩劫悲無象,空王羨有文。狻猊危並峙,巒岫曉群分。幾欲登高處,蒼茫攬紫氛。”如今,在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室外展區北展園─燕趙紫翠園,還能見到陀羅尼經幢的身影,它作為河北園的主要標志物,被置於入口景區。(本報河北辦供稿)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