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鄧演達墓,在南京中山門外靈谷寺側的高丘上。陵墓座北面南。
鄧演達,廣東惠陽人。早年加入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參加過1911年辛亥革命光復汕頭和1913年討袁的戰斗。1924年,孫中山接受中國共產黨的幫助,改組國民黨,並確定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鄧演達竭誠擁護,積極貫徹執行。大革命時期,他參加北伐戰爭,任國民革命軍總政治部主任。1927年鄧演達反對蔣介石出賣革命、實行軍事獨裁政策,堅持國民政府遷都武漢。他任武漢中央黨部農民部長、軍事委員會委員。“八?一”南昌起義,鄧演達是革命委員會委員之一。1930年8月9日,在上海領導成立中國國民黨臨時行動委員會,即中國農工民主黨前身。1931年8月17日,蔣介石勾結帝國主義,在上海愚園路逮捕了鄧演達,同年11月29日,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於南京麒麟門外西村附近的砂子崗。
鄧演達犧牲後,當地群眾冒著風險將其遺體掩埋在西村附近。全國解放後,人民政府為了紀念他的革命功績,由國務院撥專款修建了烈士墓園,1957年,遷葬於此,革命老人何香凝為烈士書寫了墓碑。1981年,國家再次撥款修葺了鄧墓。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央委員會還撰寫了鄧演達烈士的革命簡歷,镌刻在墓碑的背面。
鄧演達墓園,設在九個弧形組成的半環狀“羅城”中間。墓前有寬闊的甬道,有紫籐覆蓋的長廊,有對稱的供前來祭掃的人們休息的四出形墓亭。墳墓以花崗石和水泥砌成,呈半球狀,周長29米,高約4.5米,墓頂置有花環。墓前立有花崗巖墓碑,碑額上刻雲紋,正中有一五角星,碑身高約3米,寬1.2米,正面镌:
“公元一九五七年十一月
鄧演達烈士之墓
何香凝敬題”
碑前設祭壇,祭壇上置有一個非常精致的花環。以表示人們對先驅者的哀思和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