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有哪些 >> 清 廣州 大佛寺

清 廣州 大佛寺

日期:2016/12/14 12:56:39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廣州 大佛寺

    清廣州大佛寺位於廣州市惠福東路惠新中街。據清宣統《番禺縣志》記載:此地是明代龍藏寺,後為巡按公署,清順治六年(1649年)毀於火,康熙三年(1664年)平南王尚可喜等捐資仿京師官式廟宇式樣在此建造佛寺。

    原大佛寺規模宏大,主要建築有頭門、鐘樓、鼓樓、韋馱殿、伽藍殿、天王殿和大殿,還有方丈室、廊庑等。民國時政府變賣部分寺產改建民居,現僅存大殿、東面部分廊庑,另有碑記3方。

    大殿坐北向南,面寬七間36.32米、進深五間25.36米,是廣東現存建築面積最大的佛殿。十九架梁用六柱,兩山牆承重。梁枋用材粗大,九架梁厚達70多厘米。上下梁間采用如意紋駝峰斗栱承托。檐下施七踩三翹斗栱。梁頭及斗栱施彩繪,色澤鮮明而簡潔。駝峰、斗栱造型簡樸,復盆式砂巖柱礎古樸穩重,保留了明代的風格。

    大殿為歇山頂,上蓋素板瓦、陶瓦筒、陶瓦當和滴水,灰塑雲龍、西蕃蓮正脊。龍身圍繞著磚砌瓦脊兩面穿插,生動傳神。正中為鎏金葫蘆頂。垂脊、戗脊上塑獅獸,兩側山牆還保留了纏枝西蕃蓮紋式。

    大殿內原有巨大的釋迦牟尼、阿彌陀佛和藥師佛三尊銅像和一尊銅觀音像,“文化大革命”期間被拆除,運到南岸廢品倉庫,後市文物管理部門搶救運回六榕寺內修復。大殿於1991年全面修繕復原,按原樣重塑佛像。

    1993年廣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

推薦閱讀:

古代陶瓷的裝飾工藝之低溫彩

江西吉水縣發現隋唐墓葬群

武漢傳說中的古琴台和消失的漢陽古城

紹興在建別墅園挖出千年古墓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