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包
日期:2016/12/14 12:57:55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蒙古包的架設一般是先選好地形,在水草適宜的地方,根據包的大小先畫一個圓圈,然後沿著畫好的圓圈將預先編制的木條方格(哈納)架好,包頂頂部再架上固定的天窗(奧尼)支架,一般頂高約4m,周邊高約2m,門大多向東或東南開,全包的外部和頂部均由輕質沙柳做成骨架,屋頂以奧尼為中心,綁扎細椽子(烏乃),呈活動傘蓋式,用駝繩綁扎固定,成為一固定的圓形牆壁。圓頂陶敖直徑為1.5m,上飾美麗的花紋。包頂外形均是圓錐體,通常用一層或二層乃至多層毛氈或帆布覆蓋,最後用一塊矩形毛氈把陶敖覆蓋以過夜或防雨雪。將哈那和烏乃按圓形銜接在一起綁架好,然後搭上毛氈,用毛繩系牢,便大功告成。兩三個人可以在一兩個小時內就搭建或拆除一個蒙古包。
蒙古包是反映北方游牧民族生產和生活方式的地方性建築。蒙古包內部擺設,將蒙古包內部平面化分為九個方位。正對頂圈的中位為火位﹐置有供煮食﹑取暖的火爐﹔火位前面的正前方為包門﹐包門左側﹐是置放馬鞍﹑奶桶的地方﹐右側則放置案桌﹑櫥櫃等。火位周圍的五五方位﹐沿著木柵整齊地擺放著繪有民族特色的花紋安析木櫃木箱。箱櫃前面﹐鋪著厚厚的毛毯﹐其優點蒙古包看起來外形很小,但包內使用面積卻很大。而且室內空氣流通(除天窗外,編壁牆底部還有一層圍氈,夏天可掀開通風,冬天放下保暖),采光條件好,冬暖夏涼,不怕風吹雨打。半圓形包頂,風雪來臨時,包頂不積雪,大雨沖刷包頂不存水,圓形的結構還可以抵御風暴襲擊。蒙古包的包門開向東南,既可避開西伯利亞的強冷空氣,也沿襲著以日出方向為吉祥的古老傳統。而帳內的中央部位,安放著高約二尺的火爐。火爐的東側放著堆放炊具的碗櫥,火爐上方的帳頂開有一個天窗。火爐西邊鋪著地氈,地氈上擺放矮腿的雕花木桌。包門的兩側懸掛著牧人的馬鞭、弓箭、獵槍以及嚼辔之類的用具。帳內的西側擺放著紅漆彩繪木櫃,木櫃的北角上敬放著佛龛和佛像,佛像前供放著香爐及祭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