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有哪些 >> 天津天後宮

天津天後宮

日期:2016/12/14 12:56:17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天後宮(民俗博物館)俗稱娘娘宮,座落在天津三岔河西岸、古文化街中心。原名天妃宮、小直沽天妃宮、西廟、娘娘宮。敕建於元泰定三年(1326)。明清兩代多次重修。天後宮坐西朝東,面臨海河。從東向西,建築群體依次為戲樓、幡桿、山門、牌坊、前殿、大殿、藏經閣、啟聖祠及鐘鼓樓、配殿和張仙閣等。主體建築大殿,建造在高大的台基之上,平面呈倒“凸“字形,中間面闊三間,進三深間,七檩單檐庑殿頂,前接卷棚頂抱廈,後連懸山頂鳳尾殿,屬明代中晚期木結構建築風格。與福建福田湄州媽祖廟、台灣北港朝天宮並列為中國三大媽祖廟,也是現存年代最早的媽祖廟之一。

    天後在古時被人們稱為護航女神。傳說她是福建莆田人,姓林名默,經常駕船出海,搭救遇難的人,故被後人敬為女神。元時京城每年需北運大批糧食,先從海路運抵天津,然後再轉河運至京城。元政府為祈求航海安全,便將護航女神崇為天妃,並在沿海城鎮建起天後宮。是歷代海祭中心,也是古代船工海員娛樂聚會之所,除舉行隆重祭祀海神天後的儀式外,還經常有酬神演出。每年農歷三月二十三日為天後(媽祖)誕辰,屆時舉辦皇會,出動高跷、法鼓、重閣等民間花會,通霄達旦,游人如潮。

    1954年天後宮被天津市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5~1986年,天津市政府整修宮南、宮北大街稱古文化街,修復天後宮,並辟為民俗博物館對外開放。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