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有哪些 >> 慈修庵

慈修庵

日期:2016/12/14 12:49:12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修庵庵址,今榛嶺街15號,為上海市市級建築保護單位。慈修庵創建於清同治九年(1870年)。該庵原為上海黃氏家族家庵,因黃氏在其他地方另有家庵,故俗稱“新庵”。清同治年間,為迎尼勝願入庵為住持,改名為慈修庵。占地1132平方米,建造大殿三開間和兩個廂房,計建築面積1000平方米。清光緒年間,勝願之徒福根接位任住持,至1917年庵毀於火災,建築全部被焚,當時無力修復。傳至福根之徒谛參任住持,多虧老師太德行具足,信眾甚多,又重修了大殿三開間和兩廂房,增建韋馱殿上下六間,使得庵貌得以重現光輝,並正式成立念佛堂,建立淨土道場,終日至誠念佛,對外掛單結眾,招待過往朝聖尼眾,廣結善緣。

    20世紀40年代後期,慈修庵曾先後禮請當代高僧興慈法師講《金剛經》,應慈法師講《華嚴經·普賢行願品》,靈源法師講《梵網經》,守培法師講《楞嚴經》,念佛及講經活動十分興盛。1983年,由上海市宗教局撥款重修,恢復尼姑修行活動,並開辦尼眾學習班。

    1984年迎觀性法師入庵住持,並於1985年春舉行升座儀式。慈修庵住持自性願至觀性,凡歷六代。觀性任住持後,繼續進行修葺至1985年基本完成,使庵堂面貌煥然一新。大殿中央供奉著佛教開創教主釋迦牟尼佛像,兩旁侍立著一老一青的兩位弟子,老的稱迦葉尊者,青的稱阿難尊者;觀世音菩薩供奉在釋迦牟尼左側,童女童子侍立兩旁。

    有些佛教信徒看到我國上海佛教四眾(比丘、比丘尼、居士、女居士)都齊,特別還在培養比丘尼接班人,感到十分難得,提出要求能到國外去進行尼眾交流,傳授戒法。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相關文章
    没有相关古代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