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達拉宮
日期:2016/12/14 12:33:33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布達拉宮坐落在中國西藏自治區拉薩市中心的紅山上,東經91°2’和北緯29°7’的文匯點。占地面積13萬多平方米,高110余米,東西長360多米,山下海拔3650米。整個建築依山修建,規模宏大,巍峨壯觀,被譽為世界屋脊的明珠,是西藏著名的宮堡式建築群,和藏族建築藝術的傑出代表,也是中國最著名的古代建築之一。
布達拉宮是西藏歷代達賴喇嘛進行政治、宗教活動和居住的場所。據文獻記載,布達拉宮始建於公元7世紀的吐蕃王朝松贊干布時期,當時稱紅山宮,規模很大,外有三道城牆,內有干間宮室,是吐蕃王朝的政治中心。公元9世紀,吐蕃王朝解體,西藏陷入長期戰亂,紅山宮逐漸廢記。
公元17世紀(公元1645年),五世達賴喇嘛阿旺洛桑嘉措,在紅山重建布達拉宮,歷時三年,於公元1648年建成了以白宮為主體的建築群。白宮東西長約320米,南北寬約200米,是達賴喇嘛當年進行政教活動的地方。主要殿堂東大殿,坐北朝南,寬25.8米,長27.8米,達賴喇嘛座床等重大慶典都在這裡舉行。殿內北側設達賴寶座,四壁繪有宗教故事和歷史人物壁畫。白宮頂部,為達賴喇嘛的寢宮,包括朝拜殿、習經修法殿、護法神殿和達賴的臥室等建築。現在寢宮的一切陳設依然如舊。
五世達賴喇嘛圓寂8年後,為了紀念五世達賴喇嘛,並安放他的靈塔,於公元1690年由當時執政的最高官員桑傑嘉措主持修建紅宮,於1694年竣工,它是一座宮殿、佛堂和靈塔殿三位一體的多層建築群。紅宮位於布達拉宮的中心,東靠白宮,西鄰僧捨,加上許多個靈塔的金頂和吐蕃王朝的建築遺存的法王禅定洞和聖者殿,把它們結合在紅宮的建築群中,使整座布達拉宮呈現出雄偉、莊嚴而又絢麗多姿的氣概。以後在紅宮中又陸續添建了七世、八世、九世、十三世達賴喇嘛的靈塔,同時還建造了許多佛殿、經堂等建築。布達拉宮的范圍,除紅山上的建築群外,還包括前面的南廣場和北廣場、龍王潭,構成了一個巍峨的整體環境。布達拉宮在17世紀的修建和以後的擴建中,由西藏地區的優秀畫師創作了數以萬計,題材多樣,內容豐富,有表現歷史人物歷史故事的,有表現宗教神話、佛經故事的,也有表現建築、民俗、體育、娛樂等生活內容的精美壁畫。它是布達拉宮中內容豐富、價值極高的藝術品,大小殿堂、門廳、走道、回廊等處都繪有壁畫。壁畫技法細膩,色澤明艷,不愧是藏族繪畫藝術的珍品。加上木構件上色彩對比強烈的裝飾圖案,都是布達拉宮建築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另外,布達拉宮還收藏近萬幅明清以來的卷軸畫和大批石雕、木雕、泥塑等藝術品、貝葉經等歷史文物及藏毯、卡墊、經幡、華蓋、幔帳、陶瓷、玉器、金銀器物等大批藏族傳統工藝品。還有大量的經書和其他重要歷史文獻。它們不僅具有高度的藝術價值,而且反映了1000多年來藏漢等民族友好往來、文化交流的悠久歷史。
布達拉宮於1961年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頒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布達拉宮正式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景觀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