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稱原陵,亦稱漢陵,俗稱劉秀墳。在洛陽市東北約40裡,今孟津縣白鶴公社境內,南依邙山,北臨黃河。陵冢高大,周回約1400米,高約20米。陵園四周有短牆回護,內存古柏千余株,蒼勁挺拔,陰郁幽靜,陵園西為光武祠。光武殿前大道二側原有古柏二十八棵,相傳取之東漢追懷開國功臣立雲台二十八宿之典故。陵冢前巨碑立於清乾隆五十六年(1991年),上刻“東漢中興世祖光陵帝陵”十大字。光武帝劉秀(前6-後57),字文叔,南陽蔡陽(今湘北棗陽西南)人,高祖九世孫。王莽末年農民大起義,他於原籍乘機起兵,加入綠林起義軍,經昆陽一戰消滅了王莽主力。後他鎮壓農民起義,削平割據勢力,統一全國成為東漢王朝的開國皇帝,定都洛陽。在位期間,他曾九下诏書釋放奴婢,減輕賦稅,興修水利,精簡官吏等。由公元25-57年共在位三十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