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中都”將成河北首個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日期:2016/12/14 12:54:08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近日,北京大學測繪隊完成了對張家口市張北元中都遺址的首次航空測繪,為元中都遺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文本制作提供了基礎性的數據。
記者昨日從省文物局獲悉,我省將對現屬於國保單位的元中都遺址進行規劃保護,打造省內首個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元中都遺址將申報“世遺”
昨日,張北縣文物局副局長趙學鋒說:“元中都遺址是展示蒙元文化,傳播元中都文化的重要窗口。為進一步推進元中都遺址保護與開發利用,我縣啟動了元中都遺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項目。目前,已完成了對遺址的首次航空測繪,各項統計、測算工作仍在進行中。”
趙學鋒稱,近年來,張北縣文物部門加強了對該遺址的保護。今年將進一步制定保護方案。保護工程既是對遺址相關本體的搶救性保護,也是對其的部分復原,可較為直觀的供史學、考古人士和游客研究觀瞻。擬於5月中旬起實施正南門、西南角台保護工程的剩余工程。完工後,組織專家驗收,同時對宮城中心大殿保護方案提出論證意見,由專業施工單位組織實施大殿保護工程。
將成省內首個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趙學鋒介紹,今年還將積極推進元中都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本著做大“神秘中都”品牌,建設完成我省首個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目標。目前,各項工作正在緊張的籌備中,該項目已經列入我省文物局“十二五”規劃。
談及工作進程,趙學鋒稱,張北縣文物局將在完成《元中都考古報告》出版、《中都遺址總體保護規劃》評審發布、《中都遺址公園建設規劃》編制評審的基礎上,由國家文物局和省政府為遺址公園掛牌,並爭取早日開工建設。
“拓展元中都遺址景區景觀將成為將來的一大亮點,可擴大遺址的影響力,吸引更多參觀者。”趙學鋒說,未來的遺址建設將在不對遺址本體造成破壞的前提下,通過布展、造景的方法,通過增設指示牌、種植各類花草及完善相關服務等手段,讓參觀者看遺址、觀展板、聽講解、賞美景。
相關鏈接
元中都遺址,位於河北省張北縣饅頭營鄉,始建於元大德十一年(1307年),與當時的元大都(即今北京)、元上都(今內蒙古正蘭旗東)齊名。元中都是蒙元四都之一,由內、中、外依次相套的三重城組成。內城平面呈長方形,周長2360米,四隅有角台,四面各設一城門。內城南門為3個門道,兩側還可能有阙台。中城套在內城之外,面積約80萬平方米。外城城垣的東牆、北牆、南牆也均已找到。
元中都遺址保存完好,布局清晰,為研究中國封建時代晚期都城提供了極為重要的實物依據。元中都遺址的挖掘工作為研究元代都城的形制提供了新的實例,對探討元中都的興廢及蒙元四都(即哈拉和林、上都、大都、中都)比較研究都具有重要學術價值。
推薦閱讀:
800萬條木乃伊狗“沉睡”埃及墓穴
陝西考古人員發現金元時西府人已用籠屜蒸饅頭
智利工地發現200萬年前保存完整的乳齒象顱骨化石
安徽滁州發現宋代連體古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