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氏與三十七部會盟碑
日期:2016/12/14 12:43:51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段氏與三十七部會盟碑,又名“石城會盟碑”。現保存在雲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學內。
此碑立於大理國段素順明政三年,即北宋開寶四年(971年),是大理國時代的遺物,於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在曲靖市北出土。今曲靖一中碑亭內,與爨寶子碑並列,保存完好。碑面較小,碑高1.25米,寬0.58米,厚0.61米,分上下兩段。碑頂有道光二十九年喻懷信記;碑上段為正文,11行,每行13字,左行,正書;碑的下段是官銜題名,8行,皆人名,行書。此碑行款特殊,正文直行。從左至右,才能讀通;上下題記、題名,又需從右至左,才合順序。全碑共403字,書體行楷,書法敦厚逎勁,歷代的書法家對之評價甚高。
碑文記述了大理國主段氏(白族)聯合三十七部(彝族)出戰滇東一些部落後,於石城(今曲靖市)會盟立誓,並頒賜職賞的情況。此次會盟史籍中並沒有記載,是研究大理國和雲南當時境內少數民族的歷史及大理國職官制度的重要實物資料。此碑在明代時已有著錄,後湮沒土中,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在曲靖城北的舊石城遺址出土,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移至城內保存。
1961年國務院公布段氏與三十七部會盟碑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