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道古民居
日期:2016/12/14 13:09:14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鐘山縣回龍鎮龍道村,是一座有著700多年歷史的古村落。2012年被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名單。龍道村現存古民居約100座,古民居建築依嶺而建,建築格局十分獨特,既有古代南越土著民族的建築特點,又有著中原漢民族的建築風格,為變異干欄式民居建築,至今在廣西境內都很少發現有類似的古民居建築群。整個村子處於半封閉式,一戶多門家家相連相通,處處是閘門與門樓,炮樓林立,所有房屋都連成一個大的整體。這些建築風格特點,既體現出當時社會的動蕩,也充分顯現出建築文化的豐厚。
漫步在龍道村裡,斑駁的磚牆和粗黑的屋檐黛瓦,給村落留下歷史的印記。村內民居向外的門戶,都是用麻石板鑲嵌而成,最吸引人的是,石門上雕刻技術精湛,文字對仗工整,寓意深刻的對聯。
據介紹,該村落文化品位較高,文化內涵深厚,家家戶戶石刻對聯。龍道村之所以蘊含著如此豐厚的文化底蘊,源自明朝末年,該村一位名叫陶大鼎的舉人,窮盡一生教書育人,為村裡培養出一個個的秀才。後人為紀念他,也為了體現村人崇文尚學的詩禮家風,在建造房屋時,都在門框上刻上對聯,營造一個重視教育,提倡讀書的風氣,也造就了善教育人的對聯文化。
據了解,鐘山縣共有4個國家級的傳統村落,分別為龍道村、玉坡村、英家村和松桂村。這些古村落不單是一座座精美的建築群,更是前人的智慧和結晶,蘊含的豐厚文化更是一筆精神財富,因此古村落的保護工作尤為重要。
龍道村村民陶增沛告訴記者,現在龍道古民居破損比較厲害,大部分已是危舊房,只有少數村民依舊住在古民居內。村裡也發動年輕人一起保護這些古建築,修補牆壁,更換瓦片,把這些歷史人文傳承下去。“我們就想盡量保護它,但是我們能力有限,希望能得到上級幫助,支持我們一起保護老的房子,讓子孫後代知道我們的歷史。”
加大對傳統古建築群民居的保護,對傳統古村落重新煥發出新的生機,傳承歷史具有重要意義。鐘山縣對古村落的保護工作非常重視,已向上級爭取項目資金對其進行維修和保護。2014年,已整合各項資金1700萬元,用於這些傳統古村落的修繕。“現在主要是維修問題了,一些破爛得比較厲害,需要盡快維修。另外,這個傳統村落是我們鄉土文化一個根基,假如這個傳統村落沒有,到處都是新的樓房,本土的建築就消失了,本土文化可能就會隨之消失。”鐘山縣文物管理所所長陳曉林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