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墨園
日期:2016/12/14 12:37:15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寶墨園位於番禺沙灣鎮紫坭村,建於清末,占地五畝,毀於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一九九五年重建,歷時六載,擴至一百多畝,集清宮文化、嶺南古建築、嶺南園林藝術、珠三角水鄉特色於一體。
寶墨園雖然是近幾年重建的,但由於從設計構思到建園施工都具有相當高藝術造詣,所以我感覺仍是很值得一游。
正門的白石仿古牌坊
《吐艷和鳴壁》作者何世良,番禺沙灣人。在本園前期創制紫檀木雕大屏風和各類木雕及牆雕的基礎上,創作此照壁。他從設計繪圖,到雕刻鑲嵌成壁,幾歷艱辛,共費時三年零六個月,才於2000年初秋告竣。
照壁全長22.38米,高5.83米,面積130.48平方米,壁厚1.08米,前後壁合計面積達260.96平方米。
為保證照壁質量,從45000多塊青磚中,挑選出30000多塊。前壁為《百花吐艷百鳥和鳴》圖,精雕細刻大小不同、動態各異的鳥類600多只、花卉與植物各50多個品種,繼承和發展了嶺南傳統風格,靈活運用了淺浮雕、高浮雕、圓雕、通雕、透雕等工藝,達到層次多、立體感強的藝術效果,細觀物像像玲珑剔透,遠看畫圖氣勢恢宏。
《清明上河圖》巨型瓷塑於1998年已被列入“大世界基尼斯之最”,全圖總長62.8米,高2.48米,按原圖擴大100倍,由1352塊瓷片組合而成。由廣東潮州楓溪陶瓷有限公司承造。他們以邱樹江工程師為首,集42名技術人員,從1996年至1998年達三年之久,幾經研究,攻克了不少技術難關,采用了陶瓷雕塑與彩繪相結合的手法燒制而成,跨進了世界陶瓷燒制技巧的新裡程。
原寶墨園石匾全長1.68米,高0.47米,每字高0.34米。據考證,原寶墨園始建於清末民初,距今約90年,該園毀於五十年代,這塊原寶墨園匾石是舊園唯一的舊物。匾長1.68米,高0.47米,毀園時石匾已移至學校作階石並斷裂為二。1995年復園時,尋回復合,使原寶墨園石匾重見天日。這是寶墨園唯一的舊跡。今當作寶墨園文物保存。
祖籍廣東東莞的趙泰來先生,是近代著名外交家伍廷芳的曾外孫,現為英籍華人。在寶墨園,由他捐贈的文物藝術品成了該園最耀眼的寶藏。趙泰來捐贈的文物數逾千件,品種有歷代銅器、瓷器、玉器、唐卡、唐三彩、歷代書畫等,最精彩的部分就陳列在“趙泰來藝術宮”和“趙泰來藏品館”。
趙泰來藝術宮陳列著1500多件古代藝術品,這裡也是最吸引觀眾目光的所在。藝術宮本身是一座集彩繪、木雕、瓷雕、石雕於一體的建築藝術宮殿,這裡收藏的主要有古代銅器藝術品、陶瓷藝術品和古玉藝術品三大類。陳列在一樓的古代銅器,年代從商、周、春秋、戰國直至明、清各期,品種有古代食器、酒器、水器、樂器及千姿百態的佛像、菩薩像、人像、動物像等,共400多件。這些古代銅器藝術品,鑄造技術高超,造型繁復,紋飾精美,是此中精品。二樓陳列的是瓷器和玉器。400多件陶瓷藝術品琳琅滿目。周代古樸渾厚的陶鷹樽及陶罐,唐代絢麗斑斓的三彩馬和駱駝,宋代的鈞、汝、定、哥、官、龍泉等各大名窯的出品,元、明、清時期的青花、釉裡紅、五彩、斗彩、粉彩等,形成了一部縮略的中國陶瓷史。二樓還有700多件從新石器時代一直到近代的制玉高手的作品,讓人在貴氣中感受民間工藝的精絕。這些玉器有新石器時代的玉龍、玉琮、玉斧,春秋戰國時期的玉璧、玉璜等。兩具漢代的金縷玉衣,讓人感受皇族帝胄的奢華,漢代的小件玉器,簡煉而大氣;而一米多高的明代大型青玉器物,多是民間日用品造型,卻決非百姓所能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