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國寺古建築博物館是依托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國寺古建築群,以保護、研究、展示、弘揚地域古代建築的歷史、文化和技藝為主要內容的專題類博物館,占地面積17600平方米,建築面積7000余平方米,其中展廳陳列面積約3500余平方米,由宋、明、清、民國時期的建築單體組合成建築院落群組。
博物館的“東來第一山”基本史跡陳列體系以古建築群的精華、我國唐宋木構建築的傑出代表———保國寺大殿為核心,結合古代建築文物資料,輔以歷史文獻記載、建築構件和研究成果,從遺產的周邊環境、整體布局、營建年代確證、建築特點、建國後對這座國寶的保護工作以及與我國現存最重要的古代官方建築規范典籍———宋《營造法式》之間的聯系等方面層層推進,運用實物、模型、壁畫、圖片、場景復原以及聲光電等現代展示手段,全面解讀這座作為我國十一世紀初最先進木構建築技術傑出范例的文化遺產所包涵的豐富歷史、藝術、科學信息,進而全面體現居於主流的中國官式建築木構體系的發展脈絡和科學理念。
博物館自2005年12月8日在第五屆寧波“海上絲綢之路”文化周開幕式上開館成立以來的一個月內,共接待參觀公眾1.5萬余人次,其中各類免費、優待人員1.1萬余人次。參觀嘉賓有上海市合作交流委員會鹿金東副書記,浙江省文化廳副廳長、文物局局長鮑賢倫,寧波市人大常委會陳旭副主任,寧波市人民政府成岳沖副市長,寧波市政協周子正副主席,我國知名建築學者郭黛教授以及應邀參加寧波“海上絲綢之路”學術研討會的專家學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