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垂青史的“拼刺刀將軍”王甲本,其墓成為國家文物保護單位。記者昨日從永州市政府獲悉,王甲本將軍墓已被列入永州市第二批文物保護單位。在熱心網友奔走呼吁和本報的報道推動下,這位中國抗戰史上拼刺刀犧牲的最高級別將領,犧牲後終於由草葬孤墳得到應有的英雄禮遇。昨日,知名義工段星光在網上發起募捐,募款為烈士墓立保護碑。
王甲本墓列入文物保護單位
今年年初,永州市政府頒發了《關於公布永州市第二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的通知》,宣布該市138處第二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的名錄,其中王甲本墓赫然在列。該墓位於東安縣井頭圩鎮芭蕉村,下葬時間為1944年,文件規定的保護范圍為“四向各至保護范圍50米處”,建設控制地帶為“四向各至保護范圍外延30米處”。
值得一提的是,王甲本墓的立碑重修與列入文物保護名錄,離不開民間公益人士呼吁努力和媒體的關注。2010年5月27日,旅行途中的民間藝人段星光特意趕往永州市東安縣井頭圩鎮,祭拜王甲本烈士,卻發現埋葬這位和日寇面對面拼刺刀犧牲的陸軍上將的墳頭長滿雜草,甚至連墓碑都沒有。隨後,段星光在網上發起為烈士祭掃立碑的志願活動,受到海內外網友強力支持。
募捐為烈士墓立保護碑
公益人士為烈士墓豎立主碑,修建圓形圍牆後,段星光決定依靠民間力量籌集善款,完善墓碑。網絡紅人、本報資深編輯“雲才哥”袁雲才積極響應,拍賣自己的書法作品籌款,青年書法家、本報新聞評論部主任李辭為將軍題寫碑文。去年9月18日,段星光等一行百余志願者為烈士墓立下兩塊事跡碑及一塊指路碑,並組織祭祀活動。本報率先對這一事件進行了追蹤報道,在海內外引起強烈反響。王甲本將軍的孫女王芳女士對長沙晚報和志願者們的義舉深表感謝。
清明節前夕,段星光和志願者們先後到永州市文化局和文物處咨詢,了解到因為資金緊張以及工作量大,立碑掛保護牌的工作一時難以到位。段星光決定聯合志願者發起募捐,趕在今年9月7日,王甲本將軍犧牲70周年前把保護碑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