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鴻庭軒陳戴青:從萬福花鳥多寶閣的制作淺談東陽木雕

鴻庭軒陳戴青:從萬福花鳥多寶閣的制作淺談東陽木雕

日期:2016/12/14 11:52:20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東陽木雕因產於浙江東陽而得名,自唐至今已有千余年的歷史,是中華民族最優秀的雕刻藝術之一,被譽為“國之瑰寶”。東陽木雕在歷史上多用於宮殿、寺廟、園林、家居住宅等建築裝飾,隨著歷史的發展,逐漸開始廣泛應用於紅木家具的雕刻中。東陽木雕作為裝飾性雕刻,以平面浮雕為主,有淺浮雕、深浮雕、高浮雕、多層疊雕,透空雙面雕、鋸空雕、滿地雕、彩木鑲嵌雕等類型,層次豐富而又不失平面裝飾。

  東陽人從事木雕雕刻的歷史悠久,千百年來,東陽木雕世代相傳,創造了眾多的千古佳作,造就了成千上萬的木雕藝人,從而成為著名的“木雕之鄉”。作為一個東陽人,我從小學習東陽木雕雕刻,從早年去找木雕古建築、民間古家具等練習畫圖到拿起雕刀練習雕刻,再到現在從事紅木家具設計制作,三十多年來,我對東陽木雕也有了更深的理解。本文以自己監制制作的、在2011中山(隆都)紅木家具文化節上榮獲特別金獎的作品《萬福花鳥多寶閣》為例,淺談我個人對東陽木雕在紅木家具中應用的一些認識和看法。

  設計注重創意和繪畫性

 

縱觀全國有名的東陽木雕雕刻大師,幾乎都具有非常扎實的繪畫功底。以我為例,早年為了學習木雕雕刻,苦練畫圖這項基本功,為了畫畫經常走村串巷,尋找木雕古建築、民間古家具等練習畫圖。通過繪畫不斷提升自己的觀察力和想象力,在以後的雕刻中對人物的細節把握、版面的布局等都做到心中有數,刻畫起來生動有力度,線條流暢。繪畫對東陽木雕在家具上的刻畫和創新是非常重要的。這件《萬福花鳥多寶閣》作為一件仿古家具作品,以國標紅木大葉紫檀制作而成,在制作前期,包括整體和局部細節,我們的設計團隊就畫了大大小小近百張的圖紙,在很多雕花上面我們也做了改進,有些做了刪減,有些做了改動,力求將東陽木雕最精髓的部分表現出來。這些圖紙,我們大部分是通過手繪進行的,可見,扎實的繪畫功底,讓東陽木雕更好地傳承和表現出來。

  造型以方正平直為先


東陽木雕起源於家具建築雕刻,俗話說“上梁不正下梁歪”,因此雕刻首先要保證線條方正,才不會導致因為後期的雕刻變得雜亂無序。東陽木雕在家具上的應用也同樣遵循這一法則。所謂的“方正”不是字面上理解的方方正正的意思,而是一種線條的流暢、平直、穩固、平衡的美感。尤其是像多寶閣這類層次多、立體感強的家具,如果工序做不到位,各個層面的接觸不平直,錯開了一點,可能整個家具的造型就會失去美感。為了保證多寶閣的方正平直,我們每一個平面,每兩個接觸面都會用方尺測量,保證每一個橫豎面的接觸都是90度角,方能充分體現東陽木雕家具的美感。

  圖案裝飾豐富而有變化


  東陽木雕的題材內容多為歷史故事和民間傳說,圖案裝飾豐富而有變化,有人物、山水、花鳥、走獸等。並且,這些裝飾元素也可以在尊重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加以融合,創造出更豐富的藝術形式和文化意象。如做花鳥多寶閣,比較普遍的做法是雕花鳥圖案,而《萬福花鳥多寶閣》卻在雕刻花鳥圖案的基礎上,又加入了萬福的元素,幾乎可以說是“滿花”雕刻。這些雕刻元素通過合理的布局,在同一件家具上共同呈現出來,不僅沒有給人累贅繁雜的感覺,反而覺得構圖飽滿,表現內容豐富,刻畫層次分明,有以小觀大的藝術效果,這也正是東陽木雕“滿花”雕刻的魅力。

  雕刻技法以浮雕為主


 東陽木雕的雕刻技法以浮雕為主,有淺浮雕、深浮雕、高浮雕、多層疊雕,透空雙面雕、鋸空雕、滿地雕、彩木鑲嵌雕等類型,雕工精致、洗練、玲珑剔透而不傷整體。並且同一件作品上可以同時運用不同的雕刻技法。在這件《萬福花鳥多寶閣》上就運用了多種東陽木雕雕刻技法。例如側面的透空雙面雕,是一種穿花鋸空以後,再進行正反兩面雕刻的技法,它圖案整體、線面平直、結構嚴密、透空透風、堅固耐用。還有淺浮雕,其以線為主,以面為輔,線面結合來表達物象形體結構的雕刻技法。在這件《萬福花鳥多寶閣》上,眾多的不一樣的福字采用淺浮雕雕刻而成,面面雖薄,但通過嚴謹的線條刻畫,同樣呈現立體感。又要薄又要雕刻清晰,因此對藝人繪畫功底,特別是線條表現手法要求尤高,需要雕刻工藝基本功必須扎實,懂得雕刀的刀法運用,輕重緩急,運用自如。除了這兩種雕刻技法,該多寶閣還運用了如镂空雕、高浮雕等雕刻技藝,使雕刻的花鳥栩栩如生、活靈活現,呈現出一種生動的美感,讓整件作品呈現出“遠看有層次,近看是立體,細看多滋味,多看出神氣”的藝術效果。

  制作技藝注重打坯與修光

  目前,東陽木雕已經分化為設計、打坯、修光三大工種。設計我在前面已經談過,而打坯是以木槌敲鑿子,沿著設計圖上的線條鑿出一個大概的輪廓,是把設計圖稿的平面線條變成立體圖像,又為修光完成基本造型,確定作品概貌基調的工序。家具雕刻的基本構圖、層次、塊面和造型藝術,都需要在打坯的時候考慮好確定下來,而今一些作品的種種不足,其要害問題大多與不懂打坯有關:不懂打坯,就很難設計出“立體”的圖稿,圖稿不好,打坯就無法做出想要的設計效果,另外打坯也可減少一些不必要的工序,提高工效。

  拿這件《萬福花鳥多寶閣》舉例,在打坯的時候就下了比較大的功夫:除了畫了近百張圖紙,在打坯前就確定了大部分造型外,在打坯時更是嚴謹。多寶閣層次多、立體感強,線條平直與否,一目了然,故雕刻者千萬不能含糊,因此在打坯時,由一些直線條所組成的樓台亭閣,就要格外注意,否則稍不注意這些雕刻就會顯得歪歪斜斜,好像處於風雨飄搖之中,破壞了整個畫面,如果歪斜的厲害,即使在後期的修光中都無法挽救。在打坯時,還要注意“鑿勁”,注意輕重,留夠打磨修光余量,否則不小心在一些地方打坯過細,後面的修光就會很難進行,稍微修整可能雕花就會被磨平看不到圖案,因此手感非常重要,很多東陽木雕師傅,都是通過反復練習,不斷重復雕刻,才練就了一手熟練的打坯技術。

  打坯時不可能把產品雕得精致細巧,只能是形似的半成品,打坯所留的很多坑窪與鑿疤,以及其扣直線條的正與否,坎頭的清爽與否,人物的像與不像等等,都要靠修光來解決。修光是要根據圖稿設計創意和題材內容的要求,清除制坯時所殘留的刀疤、傷痕和毛刺的同時,還要從整體至局部一刀不漏、一絲不苟地進行藝術再加工,使作品變得生動逼真、精美感人。

  以前打坯、修光主要靠人工,現在也會運用一些現代機器,但是作為一個以手工為主的雕刻工藝,東陽木雕絕大部分時候即使運用了一些機械設備進行了初步加工,在後期還是需要大量的人工進行手工打坯雕刻。這件《萬福花鳥多寶閣》同樣,因為形體比較大的原因,在制作初期會使用一些機械設備進行粗加工,後期再人工進行細致雕琢。打坯完後,就對花鳥圖案進行精細修光。花朵的靈巧、葉莖的精細、各種鳥兒的百種姿態,該镂空的镂空,該深雕的深雕,粗細得當,疏密有序,既有藝術性又有真實感,經過修光處理的東陽木雕,使人賞心悅目,百看不厭。經過修光的家具,也會更順,像這件多寶閣,每一個滑道,每一個開關都十分順暢,推拉打開之時,不會有阻塞感,輕輕一拉就可拉開,幾乎沒有聲音,而且密封性剛剛好。

  另外,修光也需要多積累一些雕刻素材,既要學習繪畫知識,又要讀古典名著來充實自己的頭腦,提高自身的素質。因為雕刻一件作品,如果對故事情節和人物之間的相互關系都不清楚,對人物的喜怒哀樂的表情也不知道,僅靠傳統的技巧肯定是雕不好的;只有了解題材內容,領會精神實質,做到胸有成竹,才能發揮最佳技巧,雕出的人物才會有血有肉,形態逼真,表情生動,配景和配花也才會調和適當,在修光的時候才知道哪些地方該怎麼打磨會讓整件雕刻作品更生動形象,有生命力和視覺沖擊力。

  小結:

  東陽木雕作為閃耀世界的藝術瑰寶,近年來,隨著中式文化的回歸,越來越受到國人的關注。就像熟練進行東陽木雕創作需要長年累月的練習,要更深入了解東陽木雕也需要不斷地累積。我們東陽木雕匠人群體在漫長的技藝傳承中,留下了精妙的技藝財產,希望這些財產能進一步發揚光大。(陳戴青∕文 吳雯∕編輯)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相關文章
    没有相关古代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