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無錫近代民族工商業發展的代表性建築

無錫近代民族工商業發展的代表性建築

日期:2016/12/14 11:51:25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無錫縣商會舊址
 


 

    在我國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形成了若干地域文化特色板塊,包括一些文化個性濃郁的工商文化群體,如徽商、晉商、浙商、錫商等。其中徽商、晉商已然聞名遐迩,而錫商的歷史短一些,無錫崛起於近代,快速成長是近代無錫的特征之一。從 1895年無錫第一家近代企業創辦伊始,到 1937 年抗戰前夕,在不足 50 年的時間裡無錫一躍而成中國六大工業城市之一,工人總數僅次於上海。獨特的工商文化形成了無錫城市特有的理念、價值和風尚。在這種濃郁的工商文化中崛起了一批有影響的錫商。這些無錫工商實業家所形成的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實業報國的歷史責任,務實重工的價值觀念,靈活精明的經營策略都對無錫的發展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20世紀初,無錫開始興辦近代工業,成為中國近代史上民族工商業的發祥地之一,隨著工商企業和企業家的增加,客觀上需要行業組織來表達維護業界的合法利益。1905年,清政府派遣王公大臣到歐、美、日等國考察憲政。無錫民族工商實業家周舜卿以商部三等顧問的身份隨行。他在考察中勤於觀察與學習。回國後,他在上海與劉伯森等發起籌組上海商學會,上海商學會是全國總商會的前身,周舜卿擔任第一任主持人 (會長)。周舜卿在上海成功地籌辦了上海商學會後,他就忙著把這個模式搬到無錫,在 1905年 6月,發起成立了錫金商會,並擔任第一任會長。這是在中國近代史上最早成立的 縣級商會之一 。周舜卿(1851- 1923), 又名廷弼,是著名的民族工商實業家,他的實業是 20 世紀二十年代無錫六大資本集團之一。周舜卿在年僅16 歲時就到上海當學徒,他白天上班,晚上去夜校學英語,風雨無阻,堅持數年。由於掌握了英語,有緣結識了英國商人帥初,得到賞識器重,被聘在洋行任職。1878年,帥初出資 5000兩銀子,在上海開設升昌五金煤鐵號,並任命周舜卿為該鐵號經理。4年後,帥初病故,其子料理後事,除提取升昌盈余的 3萬兩外,將其余財產全部贈予周舜卿。憑借這“第一桶金” ,周舜卿在升昌的基礎上,又開設了震昌煤鐵行。在積累了豐厚的資本後,他又先後在漢口、鎮江、常州、蘇州及日本長崎等地開設了震昌分號,同時在溫州、無錫、蘇州分別開設同昌、廣昌、升昌等“昌”字號鐵行。其時,周舜卿憑借實業的實力,被譽為中國的“煤鐵大王”。1903 年,周舜卿開辦廷弼商業學堂,這是當時無錫的第一所商業職校。1905年周舜卿又創辦了私立廷弼學堂,招收貧困家庭的子女入學。1914年起,廷弼商業學堂分設商業、金工、機械、財會等專業,適時地為工商業培養技術人才。1904年,周舜卿在周新鎮創辦無錫第一家機械缫絲廠裕昌絲廠。裕昌生產的“錫山”、“金魚”牌等優質絲遠銷歐美,具有很高聲譽。1906年4 月,周舜卿創辦了上海信成商業兼儲蓄銀行,這是中國第一家私營商業兼儲蓄銀行,周舜卿為銀行總經理。銀行在上海北市、無錫、南京、天津、北京設立分行。1912年無錫、金匮兩縣合並後,錫金商會更名為無錫縣商會,簡稱無錫商會,1923 年會員達 140多個,在周舜卿以後,祝大椿、華藝三、薛南溟等工商界著名人士先後任會長,商會對無錫近代民族工商業的發展起到了協調促進作用。
 

   無錫縣商會舊址位於無錫市崇安區漢昌西街 2號,由周舜卿、祝大椿等人創建,是近代無錫工商業發展的聯絡、指揮中心和商賈的雲集之地。現存兩幢建於 1915年的辦公樓,均為兩層的磚木結構建築,外立面采用青紅色相間的清水磚牆,入口處飾有西式磚雕柱子,窗眉、腰線、倚柱等朱色處理。前樓 (1 號樓)面闊五間,長 22米,寬 8米,歇山頂。整個建築占地面積 1600平方米,外觀式樣呈典型的民國早年建築風格。該建築在 1949年 4月商會終止活動後曾長期作為居民樓使用,但樓梯、窗戶、地板等尚保持原樣。
 

   這座歷經百年滄桑的商會舊址見證了無錫經濟發展的歷史。2002年 10月,無錫縣商會舊址被公布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2013 年 3月,國務院公布無錫縣商會舊址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來源:中國文物信息網)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