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如何又快又准的申報5A景區,4種模式你不可不知!

如何又快又准的申報5A景區,4種模式你不可不知!

日期:2016/12/14 11:50:29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5A級景區的創建可是一個系統復雜的過程,但是大都有一些規律和模式可循。

  目前5A級景區創建模式劃分為四種:資源取勝模式、大力投資模式、聯合申報模式、政通人和模式。每種模式各自有側重點,各有特色,不同類型的景區適合不同的模式。

 

一、資源取勝模式

 
 
 

 

1.適合的景區類型:

  適合於旅游開發歷史悠久,人文、自然和社會價值資源稀缺度高且廣為人知的傳統旅游資源型景區,包括各類世界級自然和人文遺產、世界級地質公園、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文保單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

2.5A創建的關鍵:

  此類景區在晉級5A之前,已經形成了相對成熟的旅游接待設施和服務,擁有全國性的知名度和較為穩定的大規模旅游客源,其人文、自然和社會價值明顯。

  因此,其5A創建的關鍵在於根據5A景區建設的硬性標准要求,按照“缺什麼補什麼”、“整治髒亂差”的工作思路對內部軟硬件系統進行綜合提升,依托既往獲得的世界遺產、國家風景名勝區、世界地質公園、國家自然保護區等多個金字招牌彰顯資源價值,獲取支持。

3.成功案例:

  資源取勝類景區數量較多,在目前全國28批次(截止到2014年12月)的186個5A級景區中,屬於傳統稀缺資源類的景區共106個,占比56.99%.

  如廬山作為第一批5A級景區,其創5A工作過程中,工作重點在於根據5A景區標准要求,進行景點環境整治、服務網點完善等建設。國檢組對批准廬山為5A景區的評價為:

  其一,廬山景區是具有很高旅游資源價值的景區,優勢主要體現在——廬山是全國首批4A級旅游景區,全國文明風景旅游區,有多年景區建設和管理經驗的積澱;

  其二,1996年被評為世界文化景觀世界遺產,2004年被評為世界地質公園,國際上有較高的聲譽和認同度;

  其三,有很深的歷史文化積澱;

  其四,具有很高自然科學價值。

 

二、大力投資模式

 
 
 

 

1.適合的景區類型:

  適合於重金打造而成的度假區、主題公園或主題景區,此類景區建設場地內的有形資源一般甚至匮乏。其中主題公園、度假區多緊鄰大都市或旅游目的地城市,主題景區往往有城市或場地深厚的歷史文化背景。

2.5A創建的關鍵:

  在創建5A的過程中,此類景區主要通過企業市場運作和重金投入,以高水平的創意,設計打造豐富多彩的旅游產品和服務,形成全國性的知名度和旅游人氣,以成效作為創建5A級景區的主要資本。

  在此基礎上,通過對照標准,制定和落實景區游客接待中心、星級旅游廁所、標識標牌、導覽系統、停車場、公共服務設施等軟硬件建設方案,加強台帳建設及管理服務等,創建5A景區。

3.成功案例:

  在目前全國28批次(截止到2014年12月)的186個5A級景區中,屬於重金打造的景區有23個,占比12.37%。

  如浙江魯迅故裡•沈園景區在創建5A過程中,主要突出了三個方面。

  其一,把自己定位為紹興對外宣傳的一個重要窗口和著名的人文景觀,承擔起打造紹興人文歷史名片的社會責任;

  其二,在軟硬件不斷提升、服務水平不斷優化的同時,創新營銷手段,擴大影響力,2011年魯迅故裡•沈園景區接待中外游客達280萬人次,形成了全國性知名度基礎;

  其三,嚴格按照5A評定標准,對旅游基礎設施、服務環境、道路交通、旅游安全、旅游購物、綜合管理以及資源和環境保護等,進行了一系列全面有效的完善、整改和提升。

 

三、聯合申報模式

 
 
 

 

1.適合的景區類型:

  兩個或者兩個以上景區,由於行政分割或者地緣因素,成為相互獨立的景區,這些景區在資源類型上相似,但是單個景區影響力和知名度不高,資源品級構不成世界級水平;或者兩個景區在資源上相互依存,單個景區無法構成既定的品牌和影響力,具備這種情況的,需要聯合申報5A才能提高成功率。

  在目前競爭壓力較大、單個景區資源品質不算高的情況下,聯合申報5A成為重要的創建手段。

2.成功案例:

  在目前全國28批次(截止到2014年12月)的186個5A級景區中,屬於聯合申報的景區有16個,占比8.6%。


  如河南省洛陽栾川老君山•雞冠洞旅游區包含了老君山和雞冠洞兩個景區,兩者同屬伏牛山系,均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2011年,兩景區聯合申報國家5A級旅游景區,對照國家5A級旅游景區標准,以大景區概念來打造,累計投入資金6.08億元,統一規劃、統一宣傳、統一標志,經過層層申報和考核,最終被批准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

 

四、政通人和模式

 
 
 

 

1.適合的景區類型:

  主要針對的是依托一定甚至較強的山水資源或人文資源基礎,但開發歷史較短或長期內知名度不高,或自然資源及人文遺存豐度不足的景區。

2.5A創建的關鍵:

  此類景區在創建5A過程中,前期經過了全新的文化包裝、規劃設計、資源潛力挖掘,並借助資源整合、市場炒作、政治營銷等多元手段,形成了較高的人氣知名度;後期通過不斷凸顯景區發展願景和開發建設成效,提升5A景區標准中規定的軟硬件建設,綜合發力建成5A級景區。

3.成功案例:

  在目前全國28批次(截止到2014年12月)的186個5A級景區中,使用此類模式的景區41個,占比22.04%。

  神農溪纖夫文化旅游區、酉陽桃花源景區、呀諾達雨林文化旅游區等,通過為自然景區注入文化話題,聚集市場注意力,成功升級5A。

  保定白洋澱、臨沂沂蒙山則不僅通過整合資源,更強調自身紅色文化歷史,突出政治意蘊,成為晉升5A的主要因素。

  蘇州同裡古鎮景區、寧波奉化溪口-滕頭旅游景區等借助上海世博會契機,申報5A級景區並獲得成功。
 

(來源:山西晉城旅游)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