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故宮文物保護修復特展火熱 環顧他國文物保護與修復措施_中國文物

故宮文物保護修復特展火熱 環顧他國文物保護與修復措施_中國文物

日期:2016/12/14 21:27:21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南黎明介紹稱,韓國古代文物經常被修復,鑒於幾百年甚至幾千年歲月流逝,風吹雨打的侵蝕,加上災害尤其是戰爭摧毀,讓無數的韓國古老歷史文物被毀壞,都會進行及時修復。韓國有專門的文物保護機構來負責文物的保護、調查以及修復,韓國政府非常重視文物的保護,把文物分為有形和無形遺產進行保護,並將其編號。前幾年,韓國國寶一號也就是南大門被一個70多歲的老人放火燒毀,之後國家著手對南大門進行修復,請傳統領域的制作藝人來負責,包括城門上木框的丹青塗抹等,但是沒想到過了三年,多處丹青落漆,負責人都受到處罰,當時修復所需要的木材也向全國進行招標,專門招那種以前韓國做傳統建築時用的紅松。鑒於這種文物修復都是采用傳統的工藝技法,不用現代技術,修復速度一般都會很慢,無論是南大門還是韓國的景福宮,大門修復都用了至少好幾個月的時間。
  另外一個擁有悠久歷史文化的國家英國,如何開展文物保護和修復工作?
  《全球華語廣播網》英國觀察員侯穎介紹稱,英國的文物修復工作已經有很長的歷史,早期英國修復是最小介入原則,其中保護就是准則之一,保護旨在保留所有時代的痕跡,而修復尤其是法國派的修復,則力圖取消各個時代的遺跡。當時,英國專家認為,這種修復是對一個建築最徹底的破壞,他們的正面主張是保持原狀,但盡量延長古建築的壽命,反對用現代技術去修復古建築。英國牛津文物鑒定中心擁有當前最好的科學鑒定儀器和技術,建成了十余萬個各類文物鑒定和修復的數據庫,先後從德國、美國、日本引進先進科學儀器,對瓷器、青銅器、玉石、漆器、琺琅、玻璃、金銀器等進行准確的結構分析和成分分析以及修復。以書畫來講,一般來說書畫最怕蟲蛀、發霉、受潮、水浸和火燒,英國傳統修復手段為凝洗、揭裱、上命紙和全色,要先把原畫從拓紙上面揭開,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造成畫面無可彌補的損失,如果畫面發霉、髒污或者水跡斑斑影響觀賞,需要根據不同情況洗燙干淨,以恢復原先樣貌。如果字畫有破洞,需要根據原先的畫意字形進行修復,最後一道工序是上色,要與畫面原先的顏色、墨色統一協調,底子相合,看不見補接的痕跡。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