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為文物“正名” 助游客了解沙面_中國文物網-文博收藏藝術專業門

為文物“正名” 助游客了解沙面_中國文物網-文博收藏藝術專業門

日期:2016/12/14 21:27:26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黃金周期間“民保”協會走進東莞博廈古村。

  國慶期間,民間文保團體“省城風物”在廣州沙面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導賞活動,對沙面文物建築銘牌進行糾錯補遺。另外,廣州和東莞一些民間文保團體也聯手發起了“莞城導賞活動”,走進東莞博廈古村,共同尋找失落的莞城民間記憶。

  沙面是廣州著名的歷史文化街區,留下了大批文物建築。1日上午10時,民間文保團體“省城風物”在成員陳曉平帶領下來到了沙面南街,給文物標識“找茬”。

  不一會兒,陳曉平便在一座亮黃色建築門前停下腳步,大門外掛有廣州市文物管理委員會頒發的銘牌,銘牌上寫著“沙面南街34號,曾作泰國人俱樂部”。“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錯誤。”陳曉平認為,近代泰國經濟落後,泰國人在廣州活動也很少,不太可能在英租界內建造規模如此龐大的俱樂部。在查閱舊地圖與其他相關資料後,小組成員得出此處曾為德國的魯麟洋行與美國領事館的結論。

  “沙面是中外游客喜愛的游覽地,文物銘牌上的差錯會影響游客了解真正的沙面。”陳曉平說,團隊的研究成果將通過講座或論文的形式發表,也希望相關文物部門能對他們提出的疑問給予答復,共同為沙面每一座近代建築“正名”。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