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致我們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記]余音缥缈的鄉村戲台

[致我們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記]余音缥缈的鄉村戲台

日期:2016/12/14 11:08:58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央廣網祁門2月19日消息(記者紀翔 楊滢 梁明星 孫葉)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寧捨一年糧,也要演一場;寧捨一餐飯,不捨一場戲。”大戲台,不僅是一種建築形制,更是各個村莊的文化中心。斗轉星移,絕大多數鄉村戲台已湮滅在歲月滄桑之中,隨之消逝的還有鄉民們的文化生活。如何保護好、利用好現存的古戲台,讓它們承接新一輪的粉墨登場,重新上演萬千古今故事?

  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特別奉獻《致我們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記》“古村季”第五篇:《余音缥缈的鄉村戲台》 。

http://china.cnr.cn/yaowen/20160219/t20160219_521412417.shtml

  華美巍峨的馀慶堂,曾經繁華,如今落寞

  安徽,祁門,株林村。66歲的趙金和老人,每天都會走到村口的馀慶堂轉上一轉。這座建於清代鹹豐年間的趙氏祠堂,分前、中、後三進。前進,是一座古色古香的戲台,雕梁畫棟,華美巍峨。

  望著空蕩蕩的戲台,趙金和依稀記得,在他小時候,這裡曾是株林村最熱鬧的地方。戲腔一開,萬人空巷。

  黃梅戲:為救李郎離家園,誰料皇榜中狀元,中狀元,著紅袍,帽插宮花好新鮮。

  趙金和說,他小的時候演過,都是演黃梅戲。老百姓都坐在這裡(享堂)看,外面來人都站在下面(天井裡)看。三百多人都有了。他們站著,站得擠擠的。

  

  祠堂,不論過去還是現在,都是當地人精神的歸宿

  “鑼鼓響,腳板癢”。徽州人愛聽戲,把戲台搭在了祠堂。不論是逢年過節,還是婚喪嫁娶,抑或是祭祀、廟會,都要演上一場。

  當地的文史專家倪群說,“戲路即商路”,對“富而好儒”的徽商來說,唱徽戲是公關的手段。比如蘆溪村,當年是商貿十分繁榮的地方。當年村裡就有一個戲台,從茶葉采摘開始,一直到茶季結束,每天好幾個戲班子輪流,不分白天黑夜地在上面演。

  

  不論從哪個角度看,馀慶堂都透著一股難言的精妙

  唱徽戲,還是村莊管理的方法。祁門縣的許多村莊,都保留著許多“罰戲碑”。

  倪群說,許多村落裡還有一些古碑刻。碑刻上就寫著,比如禁砍樹木,如果你去砍了,那麼罰戲一台。他不叫罰錢多少,叫罰戲一台,罰你出錢請個戲班子來演戲。

  村民趙雲坤沒有經歷過當年的輝煌。但他說,唱戲,不論過去還是今天,都是“與祖先同樂”、同族人感受血脈親情的方式。“我們紅白喜事都可以進來做嘛,在這兒弄酒,寫個對聯。唱戲的時候,就把這個門打開,讓祖宗跟大家同樂。祖宗牌坊不是放上面嗎,祖宗在後面也能看到前面唱戲。”

  時光流淌,斗轉星移。馀慶堂門口的那條河,已經流過往日的繁華。女人們蹲坐在河中心的石頭上涮洗衣服。聽戲,成了越來越奢侈的事情。

  “現在我們村裡沒有唱戲的了。(唱戲)的事兒沒有人組織了。我們喜歡看戲,別的地方演戲,我們都去看。”村民石雙紅說。

  

  對台上的熱鬧,孩子們滿是好奇

  如今,逢年過節、婚喪嫁娶,古戲台還會偶爾熱鬧一下;不過,演出的內容悄悄發生了變化。

  守了一輩子古戲台的趙金和發現,先是現代戲漸漸超過古戲,後來,流行歌曲和廣場舞也登上了古戲台。

  趙金和說,年輕的都打工去了,都是老弱病殘。都是老頭看,老頭又沒錢,年輕的有錢不看,他又不拿(錢)。他們願意打牌、打麻將,不願意看戲。(戲台上)有時候跳跳舞啊,廣場舞。

  短暫的喧鬧過後,絕大多數時間,都是老趙和戲台獨處,每天檢查火患、清掃灰塵。古戲台有四怕:怕火、怕漏、怕白蟻、怕盜。祁門縣文物局長陳浩河,至今不願提起兩年前的那場大火,祁門縣最大的古戲台“會源堂”在火海中毀於一旦,同時被燒毀的,還有大量的文物和村民們對古戲台的種種回憶。

  祁門縣文物局長陳浩河表示,會源堂起火,整體滅失了,是非常心痛的!這個損失,如果從文物價值看,無法衡量。文化價值,沒法用金錢來衡量,是不是?

  

  年輕的組長,把給祖先更換牌位作為家族最大的事情

  祁門縣遺存有十一座古戲台,如今全都申請了國家文物保護。有了國家的保護,古戲台上的溫度,也在慢慢回暖。

  64歲的查松慶算得上是一名老票友。退休後,他跟隨村裡的幾個老藝人組成的黃梅戲業余劇團,穿梭在四裡八鄉的古戲台間演出。

  

  稀稀拉拉的觀眾人群裡,男女老少都有

  這天,查松慶的戲班子來到磻村,在敦仁堂表演。午飯剛過,村民們就扛起板凳,扶老攜幼,早早兒等在戲台前。

  沒有現代化的音響設備,沒有如夢如幻的舞美燈光。戲音越傳越遠,觀眾越聚越多。老人們聽得入迷,癡癡地張嘴凝神,不時地哄堂一笑;孩子們跑到戲台前的天井裡,好奇地向台上張望。

  磻村敦仁堂的演出正熱火朝天,幾公裡外的洪家村,也在忙著修繕村裡的敦化堂。村民洪革平說,今年要在祠堂裡好好演一場戲。他說,“這次把這個祠堂恢復起來,我們宗族的人個個都很高興,各家都拿來鞭炮。祭祖之後,我們就要在這戲台上演一場戲。大家都抱有這種希望,能夠把這個東西修好。這是我們祖先的東西。”

(來源:央廣網)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