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家工作部署,我省可移動文物普查工作正式進入數據集中審核階段。從9月7日始,省普查辦組織專家對總藏品量在2萬件以下濮陽、漯河、商丘、駐馬店、濟源等5個省轄市的普查數據進行了省級審核。
從審核結果看,5個地市的普查數據基本情況良好,大部分都符合國家發布的普查數據質量評定標准,但也存在一些常見及多發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六個方面:文物名稱和照片內容不對應。有的文物定名與圖片顯示的不是同一種藏品。具體年代填寫不全。有的只填帝王紀年而未填公歷紀年,如具體年代應填成民國十年(1921),不應只填民國十年,或只填1921年。測量尺寸填寫不規范。尺寸填寫重復,已填寫通長通寬通高,又在具體尺寸裡重復填寫;尺寸單位把握不准,尺寸單位應填寫成為厘米,有的數據出現換算成毫米的現象。具體質量單位填寫不准確。質量在一千克以上的應選擇kg;質量在一千克以下的應選擇g;有的把質量單位換算錯,藏品與質量顯然不符。完殘程度、完殘狀況與保存狀態描述不一致。如有的完殘程度選擇嚴重殘缺,保存狀態選擇已修復,完殘狀況不應寫成完整,而應填寫修復以前的狀況,並注明損傷的部位和程度。圖片上傳數量少且不規范。多數單位藏品照片僅上傳一張正視圖,不能反映藏品全貌;有的照片橫著未進行旋轉調整;個別圖片清晰度不夠,還有出現背景髒、亂的現象。
通過集中審核發現的問題可以看出,有的市普查辦只求進度不求質量,個別市審核把關不嚴,錯誤涉及14個基本項的多個項,從而暴露出對《館藏文物登錄規范》、《普查藏品登錄操作手冊》內容領會、把握不夠准確。為順利推進全省的數據審核工作,各地工作中要做到以下三點:一是加強學習,規范登錄。各文物收藏單位在登錄過程中,要認真學習登錄規范和操作手冊,依托翔實的第一手資料,加強責任心,確保登錄數據的科學性、准確性。二是加強審核工作力度。各省轄市普查辦要積極開展各級數據審核工作,尤其要組織市級專家對照全省第一次集中審核所發現的六個方面問題,逐條逐項仔細核查,確保數據質量,將數據誤差率嚴格控制在0.2%以內。三是加快數據登錄進度。各級普查辦及各文物收藏單位要按照省普查辦的統一要求,按照時間節點保質保量地完成年度數據登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