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清流城關風水喝形

清流城關風水喝形

日期:2016/12/15 1:10:34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喝形派風水是對山川河流的形象進行類比,然後依狀喝形,再依形進行風水操作。像泉州城被喝為鯉魚形,而毗鄰的永春縣則為網形,為了不被永春的網罩住,泉州建了東西雙塔把網撐起。這就是古代喝形派風水對城市規劃的影響。喝形派風水先生對清流城關及周邊群山也有著許多形象的喝形,這些喝形有時還能影響一個時期人們的行為規范,說來有點意思。


    首先是對整個大城關的喝形。龍津河呈s形穿過清流城關,把城關分割成東西兩瓣,北山坐落在西北片的北邊,南寨坐落在東南片的南邊,。歷史上曾經在東南片沿河築牆為城,所以這一片又叫小城關。如果站在北山上看,就可以看到一條山脈從西南方蜿蜒而來,象是一條青龍奔騰而至,到城關南寨就伏下龍頭,張開寬大龍嘴暢飲龍津河的清流,這就是清流城關的龍山。在風水上來說後龍山關乎地方的興衰,歷來備受保護,清朝“乾隆四十年,內文武各官會立禁碑於亭”,禁止“木客在嶺凹拖運杉木”以免“大傷龍脈”。而站在南寨上眺望北山,只見北山向南伸出彎曲的一溜小山,像正展翅向龍山飛來,形家們把它想象為翔鳳。所以又有人把大城關喝形為“龍鳳呈祥”。可惜上世紀80年代末開公路把鳳凰的一個翅膀斬斷了,盡管當時還有一個鑽洞通過的規劃。當地老百姓把清流90年的政壇振蕩(從縣委書記到一般干部80多人出事)和它聯系起來,在風水理論上可能是不能成立的,倒反映了群眾對破壞風水完美形象的不滿。


    站在北山如果只看南寨和小城關,那麼小城關又像撒到河裡的一張手網,和它連在一起的南寨就是老漁翁了,所以又有“漁翁撒網”一說。為此還引發過一場爭論:在城關的東南邊有一座小山包,位於衙門的巽方,一些風水流派認為在這裡建塔主發文貴,而喝形派則認為建塔則將撐起魚網讓魚溜掉而出不了人才。所以明末曾在小山上建過塔,而後又被拆掉(拆塔原因另有一說是塔影投射在一個財主家的屋頂上而致)。  


    再看看s形之外西南邊的那座山,它和來龍山隔著南區南北相對,來去相迎。如果站在來龍山脈邊的水廠看它,活生生的一只匍匐在地的大象。確實維妙維俏,你看象頭朝向龍山所來的南方,鼻子長長伸出,前後腳位置恰到好處,比例也很有分寸,因此被形家們喝形為“拜象山”。匍匐著朝向龍山表現了它的臣伏和歡迎,襯托了龍山的主人地位,這是非常符合大地來龍的要求的:“有迎的、有拜的” 。


    在大城關s形之外的東邊也有一座東華山,它發脈於較遠的筆架山,從東方橫穿過來,在s形龍津河的東南出口處剎住,形成鵝山,與南寨相對而立,緊密夾住清流的水口。鵝山和南寨俨然像兩位專注的老人注視這城關,所以堪輿家又把鵝山和南寨喝形為“兩老觀太極”。兩山最接近的地方,還相對各伸出一條石崖,所以喝形家們就把它命名為“獅象交牙”。這個水口在古代也是深受保護的,早在“明天啟七年,知縣萬匯英緝獲渠魁,重罰建亭,勒石嚴禁。”解放後破除迷信,沒有人會來關心水口的保護,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獅象交牙”的石頭破壞嚴重,“獅象的牙”已被蛀了不少。如果站在城關東門橋看對面的東華山,來山象是一只亮開翅膀,飛撲而下的鵝,那樣子就象要把頭鑽到龍津河尋魚蝦似的,所以就被喝為“鵝山”。


    站在北山下遙看清福寺上的東華山。可以看到東華山象一只一腳前一腳後的下山虎。據說因為猛虎下山,驚動了山下百獸,慌亂奔竄,所以它下面的群山和對面的小山丘,都像驚慌的百獸呈橫七豎八不規則排列在北區周圍。在拜象山下看水廠後面的來龍山山頂,象一面倒扣在山上的銅鑼,所以被稱為銅鑼山。它好像要提醒大家注意“龍”來了。在大城關s形龍津河的西北入口處有一個淺灘,緊貼河灘邊有一绺逆水而上小山,象只小鯉鵝山和南寨魚正搖頭擺尾在躍“龍門”呢,怎麼喝形不說也知道了。


    你看,在喝形風水家的眼裡,清流山川竟變得如此生動活潑而豐富多彩,如此的聯系緊密而和諧安詳。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