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水景逛古鎮 到大硯水庫休閒納涼
日期:2016/12/14 10:24:39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大硯水庫位於江寧區橫溪街道的許高村,地處通江河丹陽河上游,屬丘陵山區。水庫左側為獅子山,右側為天金山,正是這一獨特的自然景觀,讓游人從水庫入口處就能體會到山夾水道、排浪而來的感覺。據當地人介紹,大硯水庫的得名並沒有什麼傳說,因為所在的地方屬於大硯村,被附近居民叫久了就形成了現在的名字。目前水庫集水面積3.5平方千米,總庫容213.94萬立方米,是一座以蓄水、灌溉為主的小型水庫。1999年以來,水庫主要以集街道供水為主,只能對500畝農田進行供水灌溉。改擴建工程完成後,現在可以灌溉3000畝農田。“該水庫始建於1973年,2008年進行了二次工程建設,今年4月剛完工,防洪標准是按30年一遇設計的。”橫溪街道水利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如單按湖面面積來說,大硯水庫在街道轄區內的諸多水庫中都算不上大的,但經過除險加固後,水庫四周興建了一條環湖路,周邊的道路交通也平整出來,再加上天然的山水相映,景色很好。在庫區正在修建的休閒會所南側,有幾十畝連綿成片的竹林,過了竹林還有孔雀園。
記者沿著環湖路走了一圈發現,湖水相當清澈,從岸邊向湖心延伸出去3米左右的地方,都能看得到水底,遠處的湖面因為有兩側大山倒映,水色顯得很深,甚至有點大海般墨綠的感覺。一陣微風吹過,水面漣漪陣陣不說,岸邊也會排浪疊疊。因為水多綠色植物多,溫度至少比城裡低3攝氏度以上。在湖邊陰涼處搭個帳篷,輕松地睡上一覺,或是伴著水聲讀書、上網都別有一番味道。
休閒娛樂
和之前介紹的那些多位於山間深處的水庫不一樣,雖說大硯水庫離集鎮也有些距離,但出了入庫道路大概行不到5公裡左右,周圍就有很多休閒娛樂、餐飲的店家了,這些店家主要分布在前往小丹陽的道路兩側。像主打農家樂的王山莊、提供休閒娛樂的葫蘆壩休閒垂釣中心等,在這些地方不僅可以嘗到地道的農家菜,還有客房、KTV、棋牌、垂釣等休閒娛樂項目。
從雙龍街沿寧丹路南下直行,按路途中的指示牌進入丹向路,繼續前行會遇到一個丁字路口,右拐後上前往馬鞍山方向的道路,在右手邊豎有許高社區牌子的路口右拐,經過大約2公裡鄉村小道後就到了此行的目的地———大硯水庫。
在大硯水庫周邊,最應該去的地方當屬附近的小丹陽。因為這裡除了特有的美食外,傳統人文典故同樣不少。尤其是在經過出新改造後,現在的小丹陽整條街都是徽氏建築特點,一條街這頭是江蘇、另一頭是安徽,單憑這一點就值得去看看。
據當地居委會負責人介紹,小丹陽鎮有2200多年的歷史,傳說當年吳太伯南奔的第一站就是此地。後來吳太伯向東北方向遷徙,來到了今丹徒附近,建立都城朱方城。歷史上最早稱“丹陽”的就是這裡。後來有了丹陽縣,這裡才被稱為“小丹陽”,其實“小丹陽”比大丹陽的歷史要悠久。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東巡曾經丹陽到錢塘江,唐代大詩人李太白也在這裡留下足跡和詩作。另外,小丹陽還盛產茶葉、木材、毛竹、食用竹、瓜果、蔬菜、板栗、蠶桑、藥材等,像千畝的桃園基地、板栗基地、波爾山羊養殖基地都提供參觀、采摘的服務。如今,集鎮上不少店鋪仍在出售一些手工的老玩意,像竹編淘米籮,大概20元不到就能買到,即便回家不用,拿來裝飾也挺好。還有一家是做老秤的,牆上七零八落掛滿長長短短新新舊舊的秤。有個工作台,油滋麻花抽屜的邊緣三分之一都被磨禿了,去的話挑個質地不錯的老秤買回家把玩同樣不錯。
在小丹陽的正街上,有兩樣特色食品一定不要錯過,一是羊肉面,成條狀的面條乍一看上去和平常的面條並沒有兩樣,但卻能久煮不爛,什麼時候吃都能吃出勁道的感覺。另一樣是臭干子,除了聞著臭吃著香這一顯著特點外,最關鍵的是這臭在一兩裡路外的街頭都能聞到,真可謂臭香不怕巷子深。
此外,大家熟知的黃梅戲名劇《天仙配》取材也源於丹陽,故事中付員外所在的大付村至今仍在,而董山村即是傳說中董永的故鄉,像七仙山、七仙廟等文化遺跡也被延續了下來。鎮上現存古跡有橫山石門、“青階硯”古驿道、煉丹老爐、靈光禅寺、龍泉禅寺、靈墟遺址、“當塗第一橋”葉家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