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對當前古鎮經濟發展的反思

對當前古鎮經濟發展的反思

日期:2016/12/14 10:13:18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圖片來源:新華社 圖片來源:新華社
 

  通過復原、擴建、改造一度被拆掉的古鎮來發展旅游產業、推動經濟增長,是當前不少地方政府的選擇。據中國古鎮旅游網統計,當前我國古鎮型旅游地有118個,而各地新建的仿古古鎮及仿古街區則數不勝數。一些特色古鎮通過發展旅游擴大了百姓就業,增加了居民收入,拉動了經濟發展。但伴隨“古鎮”在全國范圍內的“瘋狂擴張”,“古鎮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也越來越多,應引發我們的思考。

   “古鎮”擴張引發的憂慮

  “古鎮”作為旅游吸引物的憂慮。古鎮型旅游地對消費者形成吸引力的一個重要因素,在於古鎮所具有的種種特質。如周莊代表的是國人心中的江南水鄉;麗江古城,依托玉龍雪山,形成獨有的民族風情;山西喬家大院,反映了晉商獨特的建築風貌和深厚的商業內涵;鳳凰古鎮則顯示了邊城的古樸環境。然而,隨著古鎮的大量復制,古鎮的吸引力也呈現出衰減之勢。原因在於:其一,古鎮對近距離消費者吸引乏力。現實中,近距離消費者要麼對所謂古鎮“熟視無睹”,要麼一時“新鮮”過後不願“故地”重游;其二,遠距離消費者對古鎮“無暇顧及”。在交通條件不斷改善的情況下,閒暇時間成為約束消費者最重要的條件之一。在不多的假期內,遠距離消費者一般不願意花費專門時間去體驗“克隆”意義上的古鎮。

  “古鎮”作為生活、居住方式的憂慮。目前古鎮開發基本上是在原有古鎮遺存基礎上進行改造和擴建的,人們到古鎮旅游說到底是去體驗過往的風土人情與生活韻味。古鎮的部分留存,為我們保存了一定的歷史風貌,留下了先人的遺跡。但古代社會的生活、居住方式就一定是有品位的嗎?商品一定是手工的才好嗎?它們內含的文化就一定是先進的嗎?實際上,古鎮只能作為一種歷史文化遺存來供人們短期地體悟和感受,並不能長期吸引游客留下來。所以,古鎮部分留存尚有意義,當大面積復制的時候,不但與居民改善生活及居住條件的願望相矛盾,而且與現代文化相矛盾。

  “古鎮”作為建築物的憂慮。隨著周莊、麗江等古鎮的成功開發,各地古鎮開發紛紛效仿,致使各地古鎮從建築風貌、人文環境到主題產品都存在雷同現象。凡江南古鎮,必“小橋、流水、人家”,凡四川古鎮,必以川西居民風格打造,商品也大多雷同。大規模復制古鎮是資源的浪費,而且加劇了人地矛盾,違背了社會發展規律,最後還會傷害到已有的優勢古鎮。 

  “古鎮”擴張背後的原因

  其一,政績考核的沖動。古鎮擴張背後的原因首先來自官員政績考核體系。古鎮大規模擴張不但可以滿足招商引資方面的數字需要,而且通過對古鎮建設財政資金的高額投入,可以提高當地城鎮的知名度與美譽度。上級考核時,良好的城建形象可以撈足政績資本。所以,部分地方官員為了實現短期內的提拔,只做“顯績”不做“潛績”。某種意義上,古鎮擴張是任期焦慮的外在表現。

  其二,基於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沖動。有些地方政府希望通過發展古鎮旅游業,帶動第三產業快速發展從而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但是,並非所有的古鄉鎮、古村落遺存都能成為旅游吸引物。古鎮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必須經過嚴格的論證和規劃,必須突出自身的優勢和主題。如不能正確客觀地分析地區資源的優劣勢,大量的古鎮建設只會成為城市建設的負擔,不但不能調整經濟結構反而會造成地方財政危機。

  第三,對古典文化靈魂與形式的差異理解。我國古城鎮類文化遺產不僅是地域文化的凝結,更是人類歷史文明的成果,復原與模仿古鎮並不能重建古鎮的文化特質。古城鎮開發與建設中缺少對古典文化在思想、觀念及信仰等方面的正確理解,缺少對古典文化的保護與傳承意識,因此造成了各地古鎮擴張開發的沖動。一些地方在古鎮的開發規劃中,對古典文化的理解存在偏差。對於古鎮的改造,翻修文物建築、大興土木屢見不鮮,巨資修建打造的仿古建築已經完全失去古鎮的歷史沉澱與文化意義,商業化的街區店鋪也取代了古鎮居民傳統的生產生活方式。 

  “古鎮”經濟發展的思考

  首先,整合資源。一是對於主題雷同、缺乏文化特色的假古鎮應盡快停止開發,走出古鎮開發“赝品古董”的怪圈,避免資源重復性建設與經濟投入的浪費。二是對具有歷史價值的古鎮要以古鎮遺產保護與文化傳承為約束條件,明確功能定位,依據古鎮獨特的歷史背景及文化特色進行主題開發,如軍事古鎮、瓷器古鎮、美食古鎮等。三是加快實現由觀光古鎮向休閒度假古鎮的轉變。通過增加古鎮核心吸引物強化古鎮特色,保證古鎮旅游生命周期的延續,實現古鎮型旅游地的可持續發展。

  其次,依托城鎮化建設,實現傳統與現代生產生活方式的高度結合。在城鎮化建設中,有選擇地保留有價值的古鎮遺產及部分居民原有生產生活方式,在保存、保護古鎮建築的歷史文化價值的基礎上,將歷史文物、傳統食品加工及手工藝等生產方式與現代生存環境下的旅游觀光、休閒體驗相融合,不但能增強古鎮對旅游消費的吸引力,提高經營者的經濟收入,實現古鎮旅游的可持續發展,而且還能夠實現獨特居住環境、文化傳統與生活方式的協調融合,避免低俗商業化氛圍,構建新型城鎮化模式。

  第三,合理調整當地產業結構。古鎮作為旅游吸引物,除了部分優勢品牌外大部分都易於被市場淡化,因此,古鎮建設必須就勢依托特定的產業。現實中,一些古鎮,比如三聖花鄉以花卉等為支撐,與古鎮旅游相融合,延長產業鏈,提高古鎮區域的綜合生產能力和旅游經濟的整體形象,實現了古鎮產業可持續發展。還有一些古鎮,比如成都市黃龍溪古鎮從特色旅游產品的生產、加工及消費環節上下功夫,打造旅游工業,樹立以古鎮為馳名商標的產品品牌形象,實現了旅游與工業的融合發展。事實證明,凡是有產業支撐的古鎮大多能夠實現經濟與旅游的可持續發展。

  (作者單位:四川大學旅游學院)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