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童心中的古鎮

童心中的古鎮

日期:2016/12/16 18:19:31      編輯:古代建築
  童心中的楓泾是個靜得出奇的古鎮。夜晚,從北柵橋下的母親河裡偶爾飄來幾縷“咿呀”“咿呀”的橹聲,粘在枕上,融入夢中,把我拽回到嬰兒時代微微晃動的搖籃裡。橹聲是夜古鎮的全息信號,表明她醒著,勞作著,播種著明天的希望。

  童心中的楓泾不乏鄉間的綠色。未開發的零星空地上,有樹皆合抱,無草不含芳。常常趴在樓窗口望野景的我,看不厭操場遠角那棵綠色城堡似的闊葉大樹,而場邊的一叢叢野菊花好像從沒枯萎過。

推薦閱讀
 左圖:變還是不變?投連賬戶反彈悲喜劇 年終獎如何買保險?
國壽近5年在美官司了結 平安首席投資官離職 利差損嚴重 保監會處罰3家險企 部分險企醞釀小幅裁員 窺險資加倉軌跡 看投連09動向 直擊2009年“全保會”   童心中的楓泾又是個挺時尚的新鎮。男同學穿著筆挺的學生裝,女生大都短袖中裙,唯獨我這小“阿鄉”總是套著一件灰布長衫。一次我在上課時如廁,老師問我哪兒去了,我回了一句很不雅的韓塢土話,惹得同學們哄堂大笑。

  童心中的楓泾隱居幾位當代的“扁鵲”和“華佗”。一個夏夜,鄉下的二舅婆走過宅後的墳墩邊,被蝮蛇咬了。老話說“赤練蛇聞個名,灰裡背(蝮蛇俗名)咬殺人”,她的小腿肚上立時拱出一個血饅頭,趕緊雇人搖船到楓泾,半夜敲開一家名醫的門,放血排毒,敷藥消腫,兩天後便行走如常,神了!

  童心中的楓泾像個食品公司的大櫥窗,擺滿了花花綠綠的各色糕點。最誘人的是海棠糕(鄉人叫雞蛋糕)。一口圓圓的小扁鍋,上面排列著蜂窩狀的七個淺圓孔,攤主往孔裡撒幾滴油,倒進一些面糊,加點蛋漿,再加點甜豆沙,用筷子一攪和,最後撮上一粒雪白的凍豬油,放在炭火上現烘現烤;那色,那香,那味,那鐵勺敲打鍋邊的哐當聲,把圍觀孩子們各種感官的活動系數推到了峰值。

  童心中的楓泾有一道神秘兮兮的長廊。沿河的靠背長椅,長滿苔藓的老石橋,半開的窄門裡一重重深深的庭院,組合成一條長長的時間隧道,仿佛永遠走不到頭。

  童心中的楓泾又是一團醞釀時代風暴的濃雲。從上海回來“避風頭”的兩個青年教師,講課時常常爆出幾朵進步思想的火花,把我們鼓動得血脈贲張。中年謝頂的國文教員,喜歡搖頭晃腦地吟誦號稱石達開寫的感懷詩,我們也跟著哼哼:“少年落拓雲中鶴,塵跡飄零雪裡鴻”,“只覺蒼天方愦愦,莫憑赤手拯元元”……我隱隱約約地感到:表面的沉寂下孕育著新生的躁動,這世界快要大變了。

  童心中的楓泾,沉潛在時光深處,偶爾在記憶屏幕上露一下臉。我撿起一些感覺與情緒的碎片,像找出一疊過期太久的存單,面值少得可憐,卻有著不可取代的收藏價值。

  1944年初秋到深冬那一段日子,呈現在一個12歲孩子心目中的古鎮風情,就是這樣。那時我在澄志中學讀初一,寄住在跟施王廟隔弄相望的那幢樓房裡。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