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園林古建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海綿景觀”設計之路
日期:2016/12/14 21:24:46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北京市園林古建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園林院”)創建於1953年6月19日,是國內最早擁有風景園林甲級設計資質的單位之一,同時擁有建築工程乙級設計資質和園林工程總承包資格,通過了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配有規劃、園林、建築、結構、設備及電氣、概預算等專業,具有風景園林規劃設計和建築設計等綜合設計實力。經過60多年的發展,形成了“民風與時代渾然一體,人文與環境相映成輝”的企業文化,塑造了“重科研、樹精品、傳承文化、以人為本”的設計風格。
北京園林院以“弘揚中華文化的社會和歷史重任”為己任,把藝術和技術完美融合、傳統與現代巧妙結合,專注於現代園林設計中文化的傳承與表達的研究,注重生態理念與新技術的運用,積累了大量綠地系統和風景區規劃、公園綠地、公共建築和酒店環境、道路綠化以及城市廣場、園區與居住區環境、建築(仿古建築及景觀建築)等方面的設計經驗。同時,北京園林院在生態修復及海綿城市建設上進行了大量探索和實踐,成果遍及國內外。包括德國柏林得月園、頤和園耕織圖景區環境整治、北京奧林匹克森林公園規劃設計、中國國家大劇院環境景觀設計、北京雁棲湖生態發展示范區公園建設工程、首都機場T3航站樓綠化工程、長安街沿線景觀設計以及歷屆天安門、長安街節慶花卉布置設計、多屆世界園藝博覽會和園林博覽會北京園設計等。這些作品多次獲得國家級、行業級、省市級優秀設計獎,累計達到180余項。此外,還參與了多項國家、行業、地方標准的制訂,自行研發的園林規劃設計軟件在行業中應用廣泛。
2013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上指出,“提升城市排水系統時要優先考慮把有限的雨水留下來,優先考慮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設自然存積、自然滲透、自然淨化的海綿城市”,並在多次會議上強調在城市規劃建設中要體現“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體的系統理念。
所謂海綿城市,是指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淨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並加以利用。具體來說,就是充分發揮城市綠地、河湖水系等對雨水的吸納、蓄滲和緩釋作用,綜合采用滲、滯、蓄、淨、用、排等技術措施,建設“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淨化”的海綿型城市。實施低影響開發城市建設,有效保護和修復城市水生態,涵養城市水資源,增強城市防澇能力,削減城市徑流污染,復興城市水文化。而城市園林綠地作為“海綿體”,是海綿城市建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北京園林院作為國內最早擁有風景園林甲級設計資質的單位之一,一直致力於生態修復、綠地雨水控制與利用的研究與實踐。多年來,該院依托實踐,注重科研創新,成立了生態與水環境研究中心,並與經驗豐富的專家團隊合作,在海綿城市建設研究、實踐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績。
率先參編國家技術指導文件主編地方標准
近年來,北京園林院在全國率先參與編制了住房城鄉建設部組織編印的《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南——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構建(試行)》;主編了北京市園林綠化局印發的《北京市園林綠地雨水控制利用工程設計指南》;參與編制了住房城鄉建設部組織編印的《海綿城市建設實用手冊》;正在編寫國家標准圖集《海綿城市建設設計示例》、北京市地方標准《集雨型林地、綠地建設工程設計規范》等。參與海綿城市國家、地方技術指南、建設實用手冊、設計標准、標准圖集的制訂,既反映了北京園林院的科研實力,又為該院參與海綿城市建設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中標海綿城市建設首批試點城市項目
北京園林院在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項目招投標上取得了較突出的成績。河北省遷安市作為首批通過財政部、住房城鄉建設部、水利部評審的2015年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之一。2015年12月中旬至2016年1月初,北京園林院和北京城建設計發展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組成聯合體參加了“遷安市2015年~2017年海綿城市建設雨水綜合利用工程(建築小區和綠地公園類)設計(三標段)”投標。經過與9家大型設計單位公開競標,聯合體突破重圍,成功中標。